柴静挑起的争论会有啥结果?


柴静挑起的争论会有啥结果?

不能不说柴静提出的雾霾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在过去的大约二十年间曾被人反复提起过,尽管大都没有结果,但这一问题对于政府、环保人士、车企与亿万私家车驾乘人员、煤老板与炼油企业以及水泥、烧砖等建设及建材行业来说,雾霾、PM2.5、粉尘颗粒污染等等说法显然早已不是现在才提出的新问题。尽管如此,这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雾霾并非真是柴静与之的个人恩怨,而是关乎13亿人身心健康甚或生命安全的全局性问题。老实说,尽管对此事关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没有人敢于公然无视,但对于这样一个全局性问题,这个国家迄今对其的重视程度并非令人满意,所以,柴静的出现确实是恰逢其时。

但是,柴静仍然就雾霾提出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雾霾事关全体国人的生命关怀,尽管我们时常装成道貌岸然的样子,每逢春节与清明,都要在死者跟前不厌其烦的虔诚忏悔,但是,今天我们能否就在活人大众的面前再装一回孙子?给活着的人供点大致纯净的空气呢?显然,中国人在此问题上的一贯态度是不够真实的。现在的国人宁可继续给死人装孙子,而不愿轻易的替活人哪怕烧一回高香!这显然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是一个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自戕,宁可把自己的家园弄成活地狱,也不肯把对死人的虔诚匀一点给自己和他人。正因为如此,咱们中的大多数人,其中可能还包括柴静,都没能充分意识到这一顽固的问题并非可以轻易改变,不然,她的报告本可以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些。总之一句话,不是我们做不到柴静所申诉的一切,而是我们不肯这样去做。

但是,柴静显然已经在事先就充分意识到了她的报告,必会挑起一场热烘烘的争论,并且,其中还不乏热血沸腾的无理性。因为现在的中国人,从呼吸到血脉,再到心绪与言谈举止,全都跟浓郁的雾霾扯上了关系而密不可分,可以准确的将其称之为“雾霾——心理综合征”。十分有必要就此展开一场全国性的关注、讨论甚或必要的争论,已经是全体国人的一致共识,但是,如何面对这一争论,人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无疑,确实是柴静挑起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争论,并且来势汹汹,大有一举扳倒穹顶之下笼罩在亿万人头顶上的重重迷雾之势,并且,为此不惜承受中国市井里比雾霾更为浓厚的“言霾”与“心霾”。看来,柴静就打算乘着骂声震天,去成就一顶光荣争论所能带来的桂冠,但对于能否驱散笼罩在大部分中国领土范围头顶上的,挥之不去的雾霾来说,柴静此次的成败并非十分的紧要。

但是,这场争论显然会为柴进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后果。这一点从中石油高管万战翔几近失控的激烈语言中,就能嗅到比雾霾更加浓郁的火药味。当然,除此之外,从一波接一波的网络揭短对柴静个人形象的丑化中,以及对片子里技术漏洞与不够严肃的技术解读的嘲笑中也更能看出,石化、煤炭、钢铁以及数量巨大的污染行业群体,全都在赶往骂阵的集体性流氓化努力的战场,他们仍然还在黑暗中努力的跋涉。

就当今社会而言,要钱不要命的国人已不在少数,就当今中国经济的主体而言,要钱而不管他人死活的就更不在少数。如此,尽管柴静能够获得道德制高点上的全胜,那也是一个十足的假象,有力量在这个社会里来说事的大多数人,绝对会在心中反对她,或在暗中给她使绊子。柴静挑起争论的最大后果可能是赢得了光鲜,但却会输得非常彻骨。这对于我们现在并非良善的社会而言,这个结果的出现几乎是理所当然。

柴静之后,中国大地上因开采过度而日渐增多的褐煤,照样会在分散的角落里,洗也不洗一下的就被填进各种炉子;京津冀周边的炼钢厂真会熄火走人吗?如此,那百八十万的进城务工人员又该上哪儿去蹲在夜间的寒风中飕飕发抖呢?下滑已成惯性的,难看的GDP数据又该在此基础上如何继续的打发时光呢?还该怎样给早已囊中羞涩的屁民们解释一下,我们的转型经济搞了数年之后还是大有希望的呢?这就会造成一个刺眼的景色:随着倘若展开的对空气污染(其他污染暂且不提)的全面宣战,民生扑克牌正面光鲜的生命关怀与共和国国人颜面上的起码尊严,被蒙上的一层厚厚的雾霾可能只是约显浅薄;扑克牌的背面现在的捉襟见肘的收入窘境,实在是只能让国人继续甘当十足的屁民。就这一张正反两面都十足难看的破牌,还能怎么让人能够从此趾高气昂起来呢?难道就让柴静那一副弱不禁风的身子骨,就站在雾霾底下,以颤抖而不自信的神情继续去抗争并大获全胜吗?因此,人们不能不对柴静的纤弱努力能否有用而深表怀疑。柴静挑起雾霾争论几乎可以断定不会有一颗好果子可吃,对于这样一个结论,命运终会得出。显然,中国经济现状处境与民生困境并不能全力支持柴静的现实努力。柴静的争论性努力的结果只能是名誉性多于实质性的结局。因为中国的油企、煤企、炼钢、车企等高排放行业营运状态以及中国城市管理的半瘫痪状态,在中短期内几乎没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所以治标不治本的糊弄就只能是勉为其难。

“柴静争论”的宿命从它发布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随着柴静推出“与雾霾的私人恩怨”之后,还不到三个小时,中国央行就发布了降息的反通缩举措。如此看来,官方案桌上真正急迫的问题绝非是什么雾霾,而是经济下行所导致的全面压力,正在重压着这个民族并不强健的神经!好事谁都想做,可是我们现在做不到;雷锋谁都想当,可我们的宿命告诉我们现在还不能放弃猛刨土石方,不然,连饭碗都没了,还要清新的空气来干什么?别装了,大伙全是生不逢时的个顶个的屁民!

但是,高排放行业中感觉依然良好的胖家伙们,却可以继续站出来大肆嘲笑柴静们的无知、外行与不严谨,如此这样干,就只能将柴静们逼向国际大奖的方向去与老外抱团取暖了。像什么年度“沃尔沃环境奖”、“国际地方行动奖”、“蓝色星球奖”、“爱丁堡公爵保护奖”、“安联环境基金会环保大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等东东,都有可能站出来奖励“柴静争论”。是不是就是有人要想逼着柴静们去获得国际背书呢?无理性的市井喧哗终将给出一个不齿的难看结论。

 

老夏

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