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反腐提速剑指问题倒逼改革惠泽民生


国企反腐提速剑指问题倒逼改革惠泽民生

  从全国“两会”闭幕的那一天起,国企反腐陡然提速。“两会”刚刚闭幕,中纪委就发布了央企“打虎”消息: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建一、中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廖永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3月份的最后一天,中纪委再宣布: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4月2日,中纪委官网发布中海油总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振芳被调查的消息。截至4月2日,在“两会”之后的18天时间里,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一共宣布了18位国企高管被查处的消息,纪检监察部门开启了“一天查处一个”的国企反腐节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极大地震慑了腐败分子,净化了政治生态,形成了作风建设新常态。但是,中央对反腐败工作不仅没有丝毫松劲,反而持续发力,在党内反腐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军队反腐大提速,就连全国“两会”期间,反腐也没有避开这样的“政治季”。“两会”闭幕后,又开启了“一天查处一个”的国企反腐节奏,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意义。

  剑指问题。中央开展巡视工作以来,始终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干部身上存在的严重腐败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月11日,王岐山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强调,“巡视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经中央批准,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将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26家央企进行专项巡视。2014年中央第三轮巡视反馈刚刚结束,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就迅速启动,速度之快,频率之高,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并且中央巡视组的工作对症下药,指向明确,盯着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着力查找资金管理、资产处置、资源配置、资本运作和工程项目等方面反映突出的具体事项。国企反腐提速,不仅说明国企内部腐败问题突出,而且也预示着国企这样的重点领域再也不能坐视问题不管。

  倒逼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反腐败工作同样如此,中央在严肃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在加速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从体制机制、监督管理上找原因,促进完善制度,细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这是中央新一轮巡视的新提法。找准问题之后,提出治本之策以求根治,这也是对未来巡视的更高要求。国企反腐大提速,正是在为包括国企在内的反腐败的制度创新加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的体制机制建设更需要永远在路上,既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更要防止内部串通、集体腐败。

  惠泽民生。腐败问题,尤其是国企腐败问题,损害的是国家利益,说到底,还是损害的群众利益。干部腐败,自然也就难以将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经济、普惠民生上。一些垄断行业、特权企业,不仅其工资待遇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分配制度、公平正义,一些国企高管、特权阶层的腐败行为,更会侵吞大量国有资产,蚕食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使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更不用说让普通老百姓能够更多共享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了。因此,加大国企反腐力度,加速国企改革,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国企反腐大提速,保护好国有资产,捍卫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使用到改善民生上,让改革发展更多惠及民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体现,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

  腐败不除,祸国殃民。国企反腐提速,是反腐败的乘胜追击,同时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热切呼唤。反腐不停息,改革无禁区,民生有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的果断决策和围追堵截下,反腐败一定能节节胜利,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必然会越来越好转,人民群众必将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