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中的小人——《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四四


 西方科学中的小人——《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四四

43.西方科学中的小人

在西方科学中有一帮小人,他们在科学研究上没有突出的本事,但为了显露自己,有独出心裁换名字的本事。科学概念是很讲分寸的表述,如果说过头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被引进泥坑很难自拔。回头看历史上这类小人,他们对错误的加重有推波助澜的责任,从效果上看是添乱、添错、添堵、添坏。

先看“光子”的例子:为了表达能量不连续,提出能量子概念,为了解释电子被击出,用光量子概念,这些概念表述都比较贴切。1926年美国物理学家刘易斯把“光量子”改名为“光子”,含义上悄悄发生了改变。改名是件大坏事。今天普遍用光子的颗粒概念去理解光,很难再恢复光的电磁场本性了。

再看“基因”的例子:奥地利的孟德尔通过种豌豆进行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根据希腊文“给予生命”的含义,别出心裁造出“基因”一词取代遗传因子。两词含义微有差别。遗传因子概念比较贴切,基因概念过于夸张。这种改名是干坏事。基因概念仅在世代交替中起部分作用,对于认识生命的本质不是关键。今天在认识生命时,把基因吹得神乎其神,严重夸大了基因的作用。在生命起源与生命活着的因素中,基因作为一种分子并不关键。基因概念严重妨碍了人对生命的认识,大坏事。

再看“临床”的例子:任何疾病都是从无感觉的小病开始的,任何疾病都是通过血液促成的。古今中外针对治大病还是治小病,斗争从未停止过。英国医生哈维研究血液循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血液循环恰是根治小病的关键。英国医生西顿哈姆为了阻止向血液循环倾向的研究,用研究病人和照顾病人的说词代替医学研究,把医学定位在病床前,强调临床医学的最高目标是照顾病人。今天看,临床医学成了全球医学的主宰,临床概念成为所有人接受的概念。从表面看,临床代表救治、关怀、亲切、献身的施善;从背面看,否定小病,歪曲健康,忽视血液,把精力投到鼓捣病灶和器官上,药品泛滥检查泛滥手术泛滥移植泛滥,费用上升,医疗膨胀,临床已经成为社会肌体的赘瘤,临床是爬在病床上的寄生医学。减少疾病和消灭疾病的人间美好愿望,对临床医学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一场噩梦。人们只信临床的光环,不见临床斗篷下暗藏的贪婪和邪恶。临床概念绑架人的认知到达这种程度,不相信减少疾病和消除疾病的现实性。

变换名,看似小事一桩,引向歧途的破坏性是巨大的。警惕这类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