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才兼备者有为有位


  

 

让德才兼备者有为有位

 

山西国际电力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志侬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政之要,首在用人;事业发展,人才第一。20146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演讲时强调:“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乃至一个企业,选用什么样的人才,不仅体现了用人的价值导向,更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兴衰,决定发展成败。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已经成为地区和国家之间第一位的战略资源,选人用人的人才理念也已成为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基本观念、指导思想和价值认同。企业的不同差别往往来自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理念决定着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和不同的形象定位。人才理念是企业人才开发、教育、使用、考核、培养等一系列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一个企业,什么样的员工受欢迎,什么样的行为被制止,什么样的工作能够得到奖赏,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得到重用,等等一切,企业理念就像游戏规则一样,对企业、员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和作用。集团公司倡导“德才兼备、担当有为、人尽其才、有为有位”的人才理念,旨在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选拔激励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机制和环境,坚持凭工作业绩选人用人,让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员工,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员工,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员工,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一门心思干事业、说少做多下实功、认真负责敢担当、想干能干有作为的人才走上领导和管理岗位;让员工有尊严、有作为、有地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集团发展中实现梦想、精彩人生。

企业如人,无人则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德才兼备、担当有为是集团公司选用人才的基本标准;人尽其才、有为有位是集团公司的人才管理的基本准则。贯彻落实集团人才理念就是要树立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坏事、不出事的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以确保集团公司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德与才,是人才的一体两面。“德”是一种修为,才是一种能力。司马光说:“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一》)”厚德如君子,无德是小人。德才观,时代不同,标准也不一样。德为做人之本,才为成事之基。“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在德与才之间,德是前提、是灵魂、是统帅,才是基础、是技能、是关键。德为本,德胜才谓之“君子”;才为用,才胜德谓之“小人”。有德无才易误事,难当重任;有才无德可坏事,不堪重用。惟有德有才、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才能不断地有为而有位,走上了领导和管理岗位。但也不可否认,在用人上也确实存在着重才轻德的问题,使一些两面三刀、工于心计、“挟才以为恶”的小人登上了重要位置,成为人所不耻的昏官、贪官、脏官。

位与为,是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位者,地位、职位、位置也,其本质不过是人生价值中的附属产品而已;为者,行为、修为、作为也,其真正目的是身体力行去做,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位者,为“为”之用;为者,为“位”之本,二者相辅相成。“有为”是“有位”的基础、前提和主要原因,“有位”是“有为”的保障、关键和直接结果。人生有“为”,才该有“位”。否则,德不服众,地位也难长久。

“位”不是天生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功勋卓著、位高权重、受人景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为”是行动能力与工作绩效的统一。古往今来,成功人士大都成于谋而功于行,是有思想的践行者。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也是“有为”的发展史,不论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乃至现代的毛刘周朱……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在“无位”之时,求真务实,努力“有为”,从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地位。所以,“有为才有位”,如果你想进步发展,就必须努力作为,干出一番事业,创造比别人更优秀的业绩,用绩效和成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赞赏与相应的地位和尊重。

位者,因谋政而设,是为政之必要条件。任何一种职位,都是组织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因事而设,而不能因人而置。对有为者,适其“位”,才能尽其“为”,并视其“为”鬻其“位”。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应按照“有为才有位”的人才使用原则,不拘一格,重“为”选人,把“位子”给予有“为”者,为有“为”者干事创业作大为创造条件,使其职权相符、责利同担、放手工作、积极有为;对无为而“毛遂自荐”者,虽精神可嘉,但于事业不利,应鼓励其修为,不能轻鬻其职位;对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者,不仅不能鬻其位,而且要批评教育,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对拉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花钱买官,不择手段谋取职位者,必须剥下其伪装,痛斥其行为,唯有如此,才能严肃纪律,整顿作风,使无为者无位可图,有位者奋发有为。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其意是说,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而要考虑如何通过正当渠道获取职位。人在职场,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有了作为,为组织做出了贡献,组织就会给你更好的位置,让你进一步施展才华,更好地成长进步。如此,有为者,才能在群众心目中有地位。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人民群众评价一个干部行不行,不是看他说的好不好,而是看他肯不肯干事,能不能成事,有没有作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之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其意是说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只有心系群众,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群众做出突出成就的人才,群众才会对你举手称赞。干事是一种责任,成事是一种本事,作为是一种能力。身在职场,只有拼搏进取,努力作为,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价值,进而提高自己的地位;只有不断地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事业做出贡献者,党和人民才会给予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成长机会。

让德才兼备者有为有位,作为一种企业价值观,应该最终体现在为企业所作的贡献上。当前,集团公司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一心成事的“有为”人才。因此,倡导“德才兼备、担当有为、人尽其才、有为有位”的人才理念,就需要把人才的忧患意识转化为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念和推动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建立“有为才有位”的人才选用机制,营造“有为才有位”的人才成长环境,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爱岗敬业,守土有责,求真务实,勤奋有为,通过积极的“作为”,争取合理的“有位”,进而不断努力,创造更大业绩,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让德才兼备者有为有位,就是要以人为本、任人唯贤,努力为各类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形成汇聚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变“相马”为“赛马”,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激励和选拔机制,用好的机制和好的作风选人用人,为人品好、素质高、业务强的员工提供成长空间,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创造发展机会,让能者上、庸者下、优者荣,让“为官不为”、尸位素餐、停滞不前的庸者出位,让拉帮结派、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昏者失位,严格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确保各项人才政策与规章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让德才兼备者有为有位,更要努力创造条件,使有位者奋发有为。有位者,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思不出其位”(孟子语),谨言慎行,恪守本分,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说与己身份、地位不相称的话,不做与己身份、地位不相称的事;要淡泊名利,厚德清廉,树立廉洁意识,清除特权思想,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培养浩然正气,彰显高尚人格,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平实的作风、更加高尚的品位,在集团公司发展中,勤奋敬业,建功立业,不断超越自我,赢得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