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去世了,一大波装熟客再度袭来,140字意群织成的悼念潮也汹涌而至,以“今天我们都是国真粉”的声势,把他推上了头条。这印证了一个真理——纪念名人尤其不宜在两个节点,一是人家多奖摘冠时,二是他(她)去世时。
可“汪头条国真”老师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告别,仍让作为伪文学青年的我,忍不住加入缅怀“合唱团”。这倒不是攀亲癖发作,或借机刷存在感,而是想“发怀旧之幽思”:咱们的青春,非但没有青春片那么多“打胎”,还有诗和远方。诗,或者直接说是汪国真的诗,当年就像现在“.avi”占领了我们的硬盘一样,直接接管了我们的小清新细胞。“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今天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做皓月一轮”……类似的汪国真式诗句,成了我们初高中作文里跟“子曰”或“牛顿曾经说过”一样经典的语句。
汪国真开启诗歌“黄金时代”?
对有些惯作深沉状的人来说,名人去世,意味着某个万能句式又能搬出来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时代”成了他们嘴里的炫迈口香糖,完全停不下来。汪国真的死讯,又会让他们重嚼一次。不过“一个时代”用在汪国真身上,还真未必是夸张:汪国真诗歌的影响力,确实风靡了一个时代。你也可以把“风靡”的帽子扣在琼瑶言情剧、金庸武侠剧、庞中华字帖、杨钰莹歌曲的头上,问题是,谁会把它们当励志“贺卡”和精神按摩器呢?
这说法可能会引得很多小盆友不满:它能跟EXO的颜值、TFBOY的魅力或小四的才华比?这个嘛,不好说,可我们上学那会儿,没有“小鲜肉”也没有“男神”,靠脸吃饭挺难但靠诗可以俘获那谁谁谁的芳心——这就是传说中的“次元级差”吧。
现在头衔通胀,据说能断句、会用回车键就能以诗人自居,可在手抄诗、还没键盘侠的那个年代,汪国真确实是火得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汪国真诗歌穿行在各种高分作文和告白的情书中,地摊上山寨版的“汪国直诗集”“汪國真诗选”满大街,谁要是不知道汪国真就跟“凹凸曼”没啥区别。他的《热爱生命》《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微笑着走向生活》……都脍炙一时,它们堪称其时诗歌“广场舞”中的“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
想想:要是有个“中国好诗歌”的节目,汪国真做了导师,有多少拥趸会跑上去吟诗一首然后等着他转身说“I want you!”
按时下流行的说法,汪国真就是当时诗坛的“霸道总裁”,承包了流行诗歌这块“鱼塘”。“1990年汪国真的《年轻的潮》等诗集纷纷热销,那一年被称为‘汪国真年’。最终‘汪国真热’成为近几十年来最轰动的‘诗歌文化事件’,其诗集也创中国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嫌我夸张的,喏,看看这百度资料。
书一版再版,人一热多时。有人说:汪国真开启了一个诗歌“黄金时代”。这多少有点拔高:“汪国真热潮”并没在海子、北岛等人身上复制,像歌中唱到的:一个人的狂欢,对应着一群人的孤单。到了今天,诗歌更是式微。汪国真说:再过20年我的诗还会有人读。现实却多少有些辜负他的判断:不是没人读他的诗,而是读诗的人寥寥无几。有出版商把汪国真说成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也算一语中的。
汪国真诗歌是诗歌“麦当劳”吗
“即便尊贵高雅如奇楠/即便千载难求似蜜蜡/也会遇有眼无珠/也会逢有声噪杂”“风有吹的欲望/雪有飘的主张/理智不想任感情信马由缰/感情总是让理智遍体鳞伤”……先别百度,猜猜这几句带感的句子出自哪?来自林夕的歌词,还是张嘉佳的小说?错,它是汪国真的诗句。
汪国真绝对算是诗人里的sunshineboy,也即“暖男”——他的几乎每首诗,基调都很昂扬,结局都很明媚;他还是个治愈系的段子手,每首诗分拆开来都是警句。不知道今天那些善煲情感鸡汤的仁波切,还有把电影拍成段子集锦的玩票导演们,是否曾抄录过汪国真的诗?
有人曾用“大数据手段”分析汪峰歌曲,其中“孤独”“生命”“天空”“自由”“迷惘”“坚强”“绝望”“青春”等出现频率极高,随机拼凑,就成了一首“汪峰风格的歌”。要是把这大数据分析套在汪国真诗歌上,那高频词肯定包括:“成功”、“攀缘”、“崎岖”、“索取”、“航程”“耕耘”、“旗帜”、“屹立”、“踯躅”、“婆娑”、“风雨兼程”……而意象也多是“向上的路”、“红叶”、“月亮”、“雪花”、“风帆”、“海洋”、“鱼”、“鸟”、“山岭”和“青草”等。
看到这,您们是不觉得很眼熟?……求李健粉不要打我。我不是在黑谁,只是陈述现实嘛:那些嘲讽的人,你屏蔽掉海子诗中的“麦子”、“土地”和“阳光”试试?
流行也是种原罪,就像《小苹果》到了那些艺术工作者那,挨批是少不了的:曲高和寡,这么多和的说明丫格调低、太浅薄。汪国真的诗歌也免不了被批,比如这一段:
1990年曾被称为诗歌的汪国真年,而多少带点巧合的是,那年与“汪国真1990年曾被称为诗歌的汪国真年,而多少带点巧合的是,那年与“汪国真”这个名字同时成为公共媒体热门词的还有“麦当劳”、“渴望”、“传销”和“夜总会”等。从这类特殊背景下爆出的热门词中,我们多少能体味到某些特殊的意味,那就是精神巨大裂隙背景下的某种快餐式的文化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汪国真的诗集曾达到数十万册的发行量,这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出版史上,确实属于不多见的现象。不过,正如铁与金的对比,数量并不代表质量,尤其是涉及诗歌这样的精神产品。对此,书评家黄集伟发表了一个颇为中肯的看法:“他受欢迎不是假的。这类诗我管它叫做‘贺卡语文’、‘心灵桑拿’,《读者》式风格,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语文成绩不好,可以把他的诗用作临别赠言,在励志诗歌上,没人能替代他。”应该说,这个定位是客观和准确的,汪国真那些“麦当劳”式的作品适时地满足了一部分涉世未深的中国学生的青春期饥渴。”这个名字同时成为公共媒体热门词的还有“麦当劳”、“渴望”、“传销”和“夜总会”等。从这类特殊背景下爆出的热门词中,我们多少能体味到某些特殊的意味,那就是精神巨大裂隙背景下的某种快餐式的文化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汪国真的诗集曾达到数十万册的发行量,这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出版史上,确实属于不多见的现象。不过,正如铁与金的对比,数量并不代表质量,尤其是涉及诗歌这样的精神产品。对此,书评家黄集伟发表了一个颇为中肯的看法:“他受欢迎不是假的。这类诗我管它叫做‘贺卡语文’、‘心灵桑拿’,《读者》式风格,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语文成绩不好,可以把他的诗用作临别赠言,在励志诗歌上,没人能替代他。”应该说,这个定位是客观和准确的,汪国真那些“麦当劳”式的作品适时地满足了一部分涉世未深的中国学生的青春期饥渴。
这还算好的,还有人把汪国真的诗直接说成“诗歌麻将”“精神鸦片”。在这里挺想转和菜头的一句话:汪国真诗歌“是当时的流行文化,受众数以千万。如此多的人接受,注定不会高妙到哪里去。但是,今天喝上了勃艮第的酒,也没有必要为当年喝流水线上的可乐而羞愧吧?”谁年轻时不迷上些青春文学,“用45°仰望天空”呢?
追随流行的东东,没啥,但也该有“诗和远方”。汪国真曾说:任何时代,冒充深刻都没用。可他一去世,太多不读诗的人就摘引其诗刷逼格,改用他的诗来形容这番景象就是:“既然选择了深刻,便只顾把冒充姿态做下去”,至于诗呢,就只是个文艺范儿的摆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