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进针法练习


毫针进针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学习毫针进针法及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纸垫和棉团及自身练针,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实习时间]
2学时
[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纸垫、纸板、实心球。
[实习步骤]
一、纸垫和棉团练针
(一)   纸垫练针 
选用1.0~.5寸毫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上,然后拇指与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转针柄,并向下渐加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
技术要点:(1)持针稳固,不向下滑。(2)手臂悬空,没有依托。(3)针身垂直,不摇不弯。
(4)进退轻巧,灵活自如。
实心球也可以进行进针训练。
 (二)棉团练针法 
左手持棉团,右手持针在棉团上按手法要求进行练习。
1、捻转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在同一平面内来回转动,掌握捻转的角度大小,使来回角度力求一致,频率快慢均匀,并注意锻炼捻转的速度。
2、提插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沿纵轴作垂直运动,掌握提插的幅度大小,上下层次分明,频率快慢均匀,用力轻重一致。在此基础上,可将提插与捻转动作配合练习。
技术要点:(1)捻转角度来回一致,操作频率快慢一致,达到动作协调。(2)提插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
二、进针法
1、双手进针法:即左手按压爪切,右手持针刺入,双手配合进针的操作方法。
(1)爪切进针法:用1~1.5寸毫针,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固定针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速刺入穴位。
技术要点:指甲爪切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爪切用力适当。
(2)夹持进针法:用3寸以上长针,取环跳穴,左手拇、食指捏持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迅速将针刺人皮下,并逐步深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技术要点:注意刺手、押手协同配合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2.5~3寸毫针,取天枢穴,左手五指平伸,食、中指分张置于穴位两旁以固定皮肤,右手持针从左手食、中指之间刺入穴位。行针时,左手中、食指可夹持针体以防止弯曲。或用左手拇、食指向两侧用力,绷紧皮肤,以利进针。
技术要点:左手指需将所针穴位皮肤绷紧固定。
(4)提捏进针法:用1~1.5寸毫针,取印堂穴,左手拇、食指按着针穴两旁皮肤,将皮肤轻轻提捏起,右手持针从提起部的上端刺入。
技术要点:注意进针的角度为15°~30°。
2、单手进针法:用较短的毫针,如1~1.5寸毫针,取合谷穴,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三指两用,在双穴同进针时尤为适宜。
技术要点:三指动作协调,配合进针。
三、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一)针刺角度
1、直刺法:取合谷穴,用爪切进针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如90°角。
2、斜刺法:取列缺穴,用提捏进针法,将针体与皮肤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皮下。
3、横刺法:(1)取百会、神庭穴,沿皮下进针,横刺腧穴,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左右,针体几乎贴近皮肤。(2)取印堂穴,用提捏进针法,沿皮下进针,横刺腧穴,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左右,针体几乎贴近皮肤。
(二)针刺方向
取足三里穴,用1.5寸毫针,先直刺1寸,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向下斜刺1寸,得气后出针。
技术要点: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注意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体位,穴位消毒,操作手指消毒,选择针具作进针法练习;进针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注意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实习小结]
按下表将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针刺穴位
进针方法
针刺角度和深度
针感和疼痛程度
 
 
 
 毫针行针法和补泻手法
[目的要求]
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行针手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手法的角度、幅度,并取得应有的针感;掌握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技能,重点区分补泻手法的技术要点;依据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规律,进而熟悉复式补泻手法操作的方法。
[实习时间]
2学时。
[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
[实习步骤]
一、行针手法
(一)基本手法
1、捻转法
针体进入穴位一定深度以后,用拇指和食指持针,并用中指微抵针体,通过拇、食指来回旋转捻动,反复交替而使针体旋转。
 技术要点:捻转时,拇指与食指必须均匀用力,其幅度与频率可因人而异。
2、提插法
进针后,将针从浅层插至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下插与上提的幅度、速度相同,均不分层操作,一上一下均匀提插。
技术要点:提插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二)辅助手法
1、循法操作:进针前后,使食、中、无名指三指平直(屈曲第一指关节),用指腹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下左右轻轻地循按或叩打。
技术要点:循时用力要适度,用力过大会阻碍经气的流行,使肌肉紧张度增加,产生疼痛。用力过小达不到目的。循法一般沿经而循。
2、弹法操作(弹叩针柄法)
拇指与食指相交,对准刺入穴内的针柄尾部轻轻弹叩,使针体发生微微振颤;也可用食指一指对准针柄弹震,使针体振动。
技术要点:弹不可过猛,以免引起弯针、滞针。弹不可过频,以免产生相反作用,促使经气速去。弹法应在留针期轻轻弹叩,一般7~10次即可。
 3、刮法操作
(1)单手刮针法: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指甲轻刮针柄由上而下;用食指抵住针尾,拇指指甲轻刮针柄,由下向上;也可用食、中两指扶持针柄,刮针柄用拇指,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
(2)双手刮针法:用左手拇指端压按针柄头上,略向下用力,左、右两手指弯曲,指背相对,夹住针体,用右手拇指甲在针柄上下轻刮之。
技术要点:刮针时要求指力关节要灵活,用力均匀。刮时指甲不宜过长或过短,要修剪平整、光滑。
4、摇法操作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或以指捻针柄,摇动针体,边摇动边退针,摇时要上下、左右摆摇,使针孔扩大,而后疾出针。
5飞法
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技术要点:飞法贵在轻柔,细细捻搓,动作轻柔。
6、震颤法操作
针刺后不得气,用拇、食两指持针,轻轻地上下提插并搓捻摇动针柄,如手颤般地震动针身。
技术要点:颤法贵在轻柔,细细动摇,不宜大幅度地颤动和震摇,以免引起疼痛和滞针。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体位,穴位消毒,操作手续消毒,选择针具作行针法练习;进针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依上法行针,注意行针后的得气。
二、针刺补泻法
(一)单式补泻手法
1、提插补泻法
 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重插轻提(即慢提急按)。针上提时速度宜慢,用力宜轻;针下插时速度宜快,用力宜重。
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轻插重提(即急提慢按).针上提时速度宜快,用力宜重;针下插时速度宜慢,用力宜轻。
 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重插轻提为补法,重提轻插为泻法。
2、捻转补泻法
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左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右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
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右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左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
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拇指左转用力为补法,拇指右转用力为泻法。
3、徐疾补泻法
补法:将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随之将针徐徐地向内推进到一定的深度,疾退针至皮下;出针时,快速出针并疾按其穴。重在徐入。
泻法:将针快速刺入皮肤后,再疾速插入深层得气,随之徐徐地向外退针至皮下;出针时,缓缓出针并且不按其穴或缓按其穴。重在徐出。
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以徐进疾退为补法,疾进徐退为泻法。
4、迎随补泻法
补法:针尖顺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
泻法: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
技术要点:正确区分针刺方向与经脉流注方向的关系。
5、呼吸补泻法
补法:令患者鼻吸口呼,在呼气时进针,行针;吸气时出针。
泻法:令患者口吸鼻呼,在吸气时进针,行针;呼气时出针。
技术要点:以进针、行针、出针之时,结合病人的呼吸为基准的一种补泻方法。
 6、开阖补泻法
补法: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
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
技术要点:以出针后,是否按压针孔为基准的一种补泻方法。
(二)复式补泻手法
1、烧山火法
呼气时 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将针重插轻提9次,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再重插轻提9次,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再重插轻提9次,之后将针提至上1/3(天部),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3度,针下产生温热感,吸气时即将针体轻快地拔出皮肤,并疾按针孔。 
技术要点:由徐疾法、提插法、呼吸和开阖法四种单式补法组成,为针刺补法的综合应用。操作分浅、中、深三层(又称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三进一退,重插轻提,行九阳数,呼进吸出,出针扪穴。
2、透天凉法
吸气时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将针重提轻插6次,再将针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重提轻插6次,然后将针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再重提轻插6次,此为一度。之后将针插至下1/3处,如此反复操作3度,针下产生凉感,即将针提至上1/3留针片刻后,随呼气时徐徐出针,不按针孔或缓按针孔。
技术要点:由徐疾法、提插法、呼吸和开阖法四种单式泻法组成,为针刺泻法的综合应用。操作分深、中、浅三层(又称地、人、天三部),先深后浅,一进三退,重提轻插,行六阴数,吸进呼出,出针摇大针孔,不闭孔穴。
[实习小结]
按下表将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针刺穴位 行针方法或补泻手法 施术过程 针感性质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