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8名县委书记落马折射啥问题?


 一年38名县委书记落马折射啥问题?    

从去年228日江西会昌县县委书记傅春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到今年49日河北省通报清河县县委书记冀东书(副厅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中纪委通报的反腐案件中,至少已有38名县委书记落马。

表面上看,一年当中有38名县委书记落马,这对于2800多名的县委书记队伍来说,所占比例并不算大。相反还折射出了大多数县委书记的廉洁奉公、勤恳敬业、真挚为民。但仔细推敲以后,我们却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今年1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并一再强调,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

“郡县治,则天下治;郡县安,则天下安。”县域政治生态既关乎着执政基础安危,也影响着社会和谐。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县级以下社会矛盾最为集中,这38名县委书记作为地方主政的“一把手”,不是以焦裕禄为榜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带头徇私舞弊、违法乱纪、中饱私囊,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扼腕不止?

无怪乎有传闻说“县委书记是腐败的重灾区”,无怪乎中央将“三严三实”教育定格在了县处级以上干部。38名县委书记落马,就意味着38个县域的阵地失守;38名县委书记落马,就意味着38颗老鼠屎,坏了38锅粥。而甘肃省华亭县原县委书记任增禄受贿案牵涉129名华亭县官员的残酷现实,则更加深刻地揭示出了“塌方式腐败”的根源所在。

领导迈啥步,群众走啥路。作为县域一级的“一把手”,如果县委书记能够始终保持廉洁公正的工作作风,那么全县的干部、机关也必然不会徇私舞弊、“吃拿卡要”。所以,要打造风清气正的县域政治生态环境,避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发生,就必须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内外齐抓”的思路,扎实推进县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寄望县委书记: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绝对权力可以用来为人民谋福利,也可以用来为自己牟私利。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除了要强化权力制衡以外,更应在强化教育培训和道德人格塑造上狠下功夫。

(李吉明2015512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