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 品牌战略十一策(一)
1、夯实文化基础
品牌的广义理解应该是企业品牌,而不仅仅是产品。也就是说,品牌应该包容企业的产品、产品的商标和企业的文化。应该说,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即认同企业的产品,同时认同企业的文化。
品牌的名称是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口可乐品牌战略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命名。约翰·S·彭伯顿发明可口可乐之后,他的合伙人弗兰克·罗宾逊为这种产品取名“Coca-Cola”。这个名字既包含了饮料中“可卡叶”和“可乐果”的特殊成分,又形成了合辙押韵,叫起来好听的特点,完全符合品牌命名要做到“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富有特色、引人关注”的基本要求,因而创造了一个经久不衰的世界名牌。
可口可乐能在中国市场上大显神威,它的中文译名功不可没。当年,可口可乐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公司特请在伦敦任教的一位姓蒋的先生设计中文译名。这位精通英文和汉语文字、谙熟消费者心理的蒋先生不负重托,苦思良久后写下了“可口可乐”四个字。该译名采取了双声叠韵方式,音意双佳,读来朗朗上口,同时又显示了饮料的功效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可口”是消费者在饮用时的感觉;“可乐”是消费者在饮用后的愉悦心情。品牌命名设计完全从消费者的感受角度出发,没有直白露骨的销售诉求,没有矫揉造作的性能夸张,没有强差人意的主观表白,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该商标投放市场后,果然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可口可乐中文译名也成为了广告史上的经典之作。
品牌是一个企业形象的直接反映,常可对企业形象起到“表征”作用。可口可乐商标的设计采取红底白字,十分引人注目。书写流畅的白色字母,在红色衬底的映衬下,有一种悠然跳动之态。由字母的连贯性形成的白色长条波纹,给人一种流动感,充分体现出了液体的特性,整个设计充满诱人的活力。可口可乐商标字母的书法是弗兰克·罗宾逊精心琢磨绘制而成,然后亲笔用斯宾塞草书体写出了这一标志。迄今为止,可口可乐虽历经百年风雨,商标却一直沿用至今,并被译为各种文字,遍布世界各地,成了可口可乐的传统象征,得到各国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
阿萨·G·坎德勒在购买了可口可乐的专利权后,认真分析了可口可乐销路不佳的原因,经过反复尝试,作了两方面改革:一是增加原料,把糖浆溶进液体,改变饮料的味道和颜色,二是改变装潢,设计出美观大方的细腰身玻璃瓶。20世纪初,一位移民到印第安纳州的吹玻璃工人亚历山大·塞缪尔设计了著名的容量为6盎司半(相当于195毫升)的“仕女”身型的玻璃瓶。阿萨·G·坎德勒发觉该玻璃瓶造型美观,设计巧妙,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容量又刚好盛放一杯水,遂不惜花费600万美元将其专利买下,并投入生产,作为可口可乐饮料的包装专用瓶。当时600万美元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该包装成为别具一格的独特标志,不仅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可口可乐,而且拿在手里感觉舒适,不易被别人仿造,对可口可乐的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