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与创,诗与想:辞职创业高管的文化(思维)冲突四重奏


最近的微信朋友圈时不时有高管逃离大公司而加入创业公司的消息,这似乎已经成为当下高管辞职的新常态。然而,在刚刚进入初创企业的一段时间,辞职高管往往会面对意想不到的挑战。这是因为,创业公司的文化,与高管原来所在的企业文化有较大的出入。

不信?有矩阵和诗为证。

在互联网情境下,我们又可以将所有的公司,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分为两类:一个是传统行业(一般有着所谓的传统思维),一个是互联网行业(一般有着所谓的互联网思维)。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氛围与思维模式,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如下的2×2矩阵。


在这个文化(思维)冲突矩阵中,如果高管从一个互联网大公司跳入另一个互联网初创企业(如左下角区间A所示),这些高管从有着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地方到了同样有着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地方,按说应该是最佳逃离轨迹。例如门户网站“教父级人物”陈彤从新浪离开后加入了小米。然而,不要忘了大公司与创业公司文化的不同。如上所列,大公司有着其固有的大公司顽疾(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你是否适应创业公司的文化,不妨先做一些必要的性格测评和压力测试。与此同时,逃离的高管更要克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落差感。这具有普适性,适合于全部四种情形。

如果是从传统行业大公司逃离的高管进入传统行业创业公司(如右上角区间B所示),大公司与创业公司文化的差异会让这种逃离的结局充满不可预测性。例如,有传统行业国企高管毅然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再次出来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当年与其一起打拼的研发、工程、销售等精英团队也加入公司的创业大军,誓与老东家在传统行业一决高下。对高管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思维不需要大调整的轨迹,但这正是可怕的地方,因为你的思维还是传统行业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逃离,没有思维的改变,无异于青蛙从一个盛着温水的锅跳入另一个盛着温水的锅,只是锅变小变新了。虽逃离大公司却仍在传统行业的高管要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僵化感

如果辞职高管是从互联网大公司逃离进入传统行业创业公司(如左上角区间C所示),驱动这个逃离轨迹的主要是假设这些高管的加入可以为传统行业的创业公司注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这似乎是一个可以实现互补的良好愿望。但高管此时要面临文化与思维冲突的双重折磨,有可能的结局是:你来自于大公司的互联网思维在一个传统行业的创业公司因为不被合伙人理解而逐渐传统化,忘了初心,有始无终。从互联网大公司逃离的高管,在用互联网思维去颠覆传统行业创业公司的运作时,一定要克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惆怅感

最后一种情形是,高管从传统行业大公司逃离进入互联网创业公司(如右下角区间D所示)。驱动这个逃离轨迹的主要是假设这些高管的加入可以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运作实现正规化,这又似乎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赢互补的美丽梦想。例如,在2014年初的余额宝、微信红包的市场热点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建立,互联网金融开出的高薪酬和诱人的未来前景,吸引了传统企业高管的加入;民生银行王志成在2014年年初辞去8年的总行首席消费金融管、市场总监职位投入到互联网金融公司玖富。这种情形下,挑战是最大的:一方面要克服大公司文化上的顽疾,另一方面要克服传统行业思维上的痛点,不做必要的脑激荡,传统的思维定势恐难以理解互联网思维。从传统行业大公司逃离的高管在互联网创业公司苦口婆心地推广正规的程序化运作时,一定要小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挫败感

如何对待逃离大公司这一新常态,在可能的新文化(思维)冲突矩阵中从容行走,游刃有余?建议那些起心动念的高管,在即将充分发挥自由意志之时,重温一下狄更斯老先生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也是绝望之冬,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也一无所有,我们正直奔天堂,我们正直落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