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峰[1]

管理跟不上,怎么办?
最近,一家快速成长型企业董事长问我:创业3年多,现在企业已经年实现6000多万的产值,近千万的利润。但是企业管理明显跟不上,公司采用的是过去随着公司发展修修补补建立的管理制度,管理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现象越来越多。公司急需引进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的资金流程、信息流程、管理流程。什么样的咨询公司能够帮助他们企业建立一套能够长期使用的、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
这是公司管理系统跟不上企业经营系统快速发展的常见现象。企业经营规模快速扩大,而管理系统也要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进行动态调整,否则就会因为管理系统出现漏洞而导致经营的危机。能帮助企业构建科学、完善管理系统的咨询公司很多,对于他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国内咨询公司要优于国际咨询公司,因为本土化的咨询公司更了解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企业文化,国际咨询公司更擅长超大型企业的咨询服务。不要试图建立一套能够长期使用的管理系统,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管理系统必须随着企业的经营系统、领导系统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没有一劳永逸、可以长期不变的管理模式。同时不要强调管理系统的科学和完善,因为最有效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表现为不完善的形式。因为管理需要成本,管理本身也是成本,管理适度最好。
有效的管理系统不一定完善
管理中常见的误区是,规范完善的官僚系统才是好系统。其实有效的管理系统不一定很完善,因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管理需求。企业管理系统是指企业管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各职能模块、具体管理流程、方法所构成的整体管理体系。企业在初创、成长和成熟的不同阶段,对管理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就需要不同的管理系统才能有效维持组织的高效运行。
初创阶段的企业不需要完善的管理系统,是因为企业由于产品生产、营销渠道、员工团队都处于非常不稳定的初创磨合阶段,具有很大变数。同时也缺乏支付规范管理成本的资金实力。经营大于管理,因为经营决定生死。不要把管理看得太过重要。如果把管理看得太重要了,反而是对经营的一个伤害。企业的成功主要靠经营而不是管理。戴尔的超速发展之谜,就是戴尔抓住机会,快速发展经营,当企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再完善管理,管理完善后,又全力以赴开拓经营。经营快速发展是戴尔成功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戴尔有多么高超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超越经营水平是企业没落的标志。比如摩托罗拉,经营战略的落后,导致无论多么完善的管理都无法阻止企业的衰落。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表面看似是管理的问题,其实80%的解决办法要在经营上去寻找,而不是在内部管理上寻找解决办法。企业领导的价值就是不断帮助公司梳理自己的客户、梳理自己的产品、梳理自己的业务模式,通过提升经营降低管理对人的要求。初创企业主要靠经营和领导职能的作用来发展壮大,而不是靠管理来发展壮大。这个阶段对管理要求较低,主要是高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成长阶段的企业不具备完善的管理系统,是因为管理系统的完善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在初期,经营过度是有利无害。等企业跨越生存阶段以后,随着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复杂,管理失控的危险严重威胁企业生存,管理水平跟不上经营水平就会让企业死于内忧。管理对一家企业来说,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内容,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酿成管理危机。无论经营多么成功的企业,懂经营不懂管理就会死于内乱。人事管理不善将酿成人事危机。中航油、巴林银行危机就是人事管理不善而导致企业破产的例证。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已经成为行业内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这时候企业探索的是如何让管理形成成熟的机制和体制,靠管理系统来进行系统的自我完善和管理,企业管理急需提升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形式,这是一个逐步调整、适应和自我扬弃的逐步完善过程。
成熟阶段的企业管理必须超越完善的管理系统,这时候需要用文化管理的办法来克服成熟企业官僚组织的刚性、惰性和效率低下的大企业病,来实现组织的创新。随着企业的成熟和壮大,这时候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管理体系、方法、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并且高效运行,管理系统运行良好,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已经走到了顶峰。这时候企业期望的是能够保持基业长青和长期竞争优势,这个阶段对于管理的需求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管理方式方法,外面也没有企业可以学习的标杆,企业发展进入到黄金时期。此时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因循守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一旦企业无法突破自我,就会被跟随者打败,企业生命周期进入衰退期。
管理系统的及时升级决定企业成长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很多管理非常优秀、通过管理建立了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其原因不是他们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多么先进,而是采用了符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根据这个发现,我们总结出一套为复杂的管理“做减法”的“适度管理”的轻管理理论。
“轻管理”,即适度管理,是一种为复杂的管理做减法的概念,英文译为:Managerial Hierarical Process。指在管理中不盲目应用复杂的管理方法,而是从管理的原点和管理的有限性、管理的层次性、管理的阶段性的本质特征出发,根据企业不同的管理需求层次和管理现实中的主要矛盾,按照管理的山坡模型和轻管理决策模型,举重若轻地、动态地选择最适合、最简单的管理方法,实现轻松管理的目的。
轻管理认为企业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其最适合管理系统,只有牢牢把握住了每一个阶段的不同变化,通过渐进式改革的管理发展模式,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动态调整和及时升级,企业才能实现最终的成熟。详见图4-1:企业成长与轻管理系统升级关系图。
无数企业先驱的失败经验已经证明,突然性地改革或者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对会让企业发展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但是渐进式完善管理也有需要突变改革的时期,那就是企业发展的转折阶段,管理只有质变才有出路。所以每个企业都进行日常管理改进、微完善的同时,也要构建自己的未来框架,在需要进行管理系统升级的时候,进行全面的管理提升和变革。在企业发展的转折期,只有实现管理系统升级到和企业经营相匹配的企业才能够继续成长,否则就会因为管理系统跟不上企业其他系统的发展而导致企业出现危机或者发展停滞。

图3-1 企业成长与轻管理系统升级关系图
四、不同企业发展阶段有效管理系统的特征和管理方式
企业的生存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管理模式的整体内容与方向是不同的,体现在轻管理不同发展阶段有效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特征和有效管理方式,比如管理需求层次、管理重点、管理危机、管理权力分配结构、流程、标准、信息、计划、培养、控制、领导模式等等也是完全不同的。轻管理不同发展阶段有效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特征和有效管理方式总结如表1-1。
表4-1 轻管理不同发展阶段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特征和有效管理方式
主要管理特征和
有效管理方式
内容
|
企业初创阶段的有效管理系统
|
企业成长阶段的有效管理系统
|
企业成熟阶段的有效管理系统
|
|
管理需求层次
|
实行满足企业生存阶段生存需求层次
|
满足企业成长阶段尊敬需求层次
|
满足企业成熟阶段基业长青需求层次
|
|
管理重点
|
高效管理是重点,规范管理和文化管理依照企业实际情况适度实行
|
高效管理是基础,规范管理是重点,文化管理次之
|
高效管理、规范管理都是基础,必须切实抓好,文化管理为重点
|
|
管理危机
|
市场危机
|
组织危机
|
官僚危机
|
|
管理权力分配
|
高度集权
|
授权+分权
|
分权+合作
|
|
管理职能动态要素
|
计划
|
随意性强的非正式计划
|
关注短期利益的正式计划
|
关注长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
|
领导
|
依靠领导者个人魅力的英雄式领导
|
依靠岗位赋予的职权进行的职能型领导
|
依靠使命、愿景、价值观等进行的企业文化影响性领导
|
|
控制
|
依靠管理者直接控制,控制标准主观性强
|
以制度部分地代替管理者的监督,注重目标控制
|
规范、科学的的控制措施和明确的控制标准。在目标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了过程控制
|
|
管理职能静态要素
|
组织
|
简单灵活非正式结构
|
直线职能制结构
|
结构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事业部制结构或矩阵结构等柔性组织
|
流程
|
由领导者靠个人魅力建立的团队精神主导完成工作流程
|
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图并逐步实现流程规范化
|
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实行流程再造
|
|
标准
|
没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凭借领导者个人经验和能力工作,领导直接监督
|
工作标准实现明确量化和规范化
|
简化工作标准,建立更加柔性的科学化、规范化工作标准
|
|
激励
|
以创业者的精神激励为主,薪酬管理主要依靠领导者个人印象或感情
|
薪酬管理、激励制度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注重内部公平
|
薪酬管理、激励制度完备并更加注重薪酬和激励的市场外部公平,注重对员工的内在激励和员工对组织的承诺
|
|
信息
|
基本上是直接面对的非
正式沟通,高层领导是主要信息源,传播方式自上而下
|
正式沟通方式与非正式沟通结合,各部门为主要信息源,传播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
以正式的书面化沟通为主,
重视非正式沟通、建立规范的信息化沟通平台,各事业部信息管理系统为主要信息源,传播方式为横向沟通为主+自下而上+环形沟通
|
|
知识
|
组织知识主要存在工作者的身上
|
组织知识主要存在于工作者和部门
|
组织建立了系统化的知识管理平台
|
轻管理关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管理系统理论的不足之处是:从一个管理系统过渡到另一个管理系统也无法给出明确的过渡方法,上述等等问题都需要管理者的主观判断问题,主要依靠管理者的经验、能力和对企业整体经营现状的把握。轻管理的价值是,对于企业如果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建立最适合的管理系统?如何选择企业最适合的管理工具?提供了方法论和管理逻辑的理论指导,具有战略性的指导价值,提供了清晰的大体思考路径和判断标准,这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据此明确管理重点,调整管理方法,选择管理工具,构建适合的管理系统。
作者丁雪峰系首都经贸大学博士研究生,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执行院长,畅销书《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轻管理实操:让管理做减法的4个关键》作者
发表刊物:丁雪峰. 管理系统需要及时升级,《中外企业文化》,2015年第03期:74-75.
文章链接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WQW201503029.htm

[1]作者丁雪峰系首都经贸大学博士研究生,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执行院长,畅销书《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轻管理实操:让管理做减法的4个关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