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韶山冲


 

 

“文革”大串连期间,没能和同学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感到非常遗憾。参加工作以后,总想找机会去韶山看看,可这个机会又始终没能得到。退休以后,自己成了时间的主人,我决定有朝一日圆梦韶山冲。

2015412日,盼望了大半生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这天上午,我随辽宁旅游团一行25人来到了韶山。我怀着对毛泽东由衷的敬仰和崇敬,首先来到了毛泽东广场,瞻仰毛泽东铜像。高大的铜像巍然屹立,老人家面带微笑,身着中山装,手执文稿,再现了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的伟人风采。据韶山纪念馆的导游介绍:19931220日,毛泽东铜像揭幕仪式隆重举行。就在江泽民主席揭下大红绸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几乎都在注视着耸立在蓝天白云下、背靠韶峰、面向东方的毛泽东铜像时,谁也没想到,谁也没看到,却有一位资深的摄影记者抓拍到了一个千载难逢、令世人惊叹、能载入史册的真实画面——日月同辉。过了八分钟后,月亮就消失了。

据载,清光绪七年,举人戴炯在《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旗》卷首作《老谱序》中对韶山的古往今来写道:“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韶山虽不在中州往来之地,赋客骚人所不到,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古老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帮之望,使人与天地俱传,日月同辉”。没想到,150年后,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韶山诞生,一轮红日从韶山升起。就是这轮红日,照亮了中国,影响了世界。100年后的今天,历史再次印证了古老先生惊人的预见,一代伟人毛泽东将永远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导游还介绍说:就在毛主席铜像落成那天,还出现了罕见的神奇自然景象,本应在阳春三月开放的杜鹃花,却提前整整三个月开放了。毛泽东铜像的到来,为韶山带来了春天!杜鹃花为毛泽东重返故里而动情,红红地、火一样地开放在韶山方圆5公里的群山之上。真可谓“花随人意开,天随人意变”。这其中太多的激昂、太多的感慨,令我们思潮澎湃、流连忘返!

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走近毛泽东的故居,那里虽历经沧桑却面貌依旧。举目仰望,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牌匾,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立刻映入眼帘。这是邓小平同志在198342日亲笔题写的。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农家泥砖平房,土墙黑瓦,几间厢房一个天井,还专门建有放农具和农产品的房间,还有耕牛房和猪圈。有资料介绍,这栋普通农舍,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坐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后是韶山的余脉象鼻山,山上林木郁郁葱葱;屋前的荷花塘与南岸塘相邻,荷叶青青,绿水莹莹。两塘池水掩映着岸边的山峰和松柏。这就是少年毛泽东当时学习游泳的地方。

站在池塘边,望着远远近近的山峦和高高低低的树木,不由想起毛泽东在他16岁那年,以“青蛙”为题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咏蛙》:

独生池塘如虎踞,绿柳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毛泽东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坚强豪迈的气概,为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积极探求真理,写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和气吞山河的远大志向。

早在清朝时代,乾隆皇帝就曾断言:韶山是一块风水宝地,500年内必出真命天子,此人的姓必是“反手掌乾坤”。“反手”就是“毛”字。果然不出所料,1893年,这栋普普通通的农舍诞生了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从此,黑暗的中国出现了曙光,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有了希望,有了救星!当然,毛泽东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奋斗,才成就了一代伟人,成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这同他的出生地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毛泽东从小追求理想和真理,好学上进,博览群书,胸怀大志,不屈不挠,一个伟人的政治家所具备的条件他都具备了,这就是毛泽东能够成就一代伟业,而其他人却没能的区别所在。

不知不觉到了上车的时间,我们该赶往下一个景点了。我怀着难以言表的心情走出毛泽东故居。在上车的那一瞬间,我回头望了美丽的韶山一眼,除了不舍,更多的是我想将韶山的一切永远保留在我心中。

这次韶山之旅,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却圆了我一个久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