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毛泽东之女李讷再回延安 流泪观看《延安保育院》


 

 
 
中新社延安5月20日电
 
  题:毛泽东之女李讷再回延安 流泪观看《延安保育院》
 
  中新社记者 冽玮
 
  
   身为毛泽东与江青唯一的女儿,李讷被坊间舆论蒙上了“神秘”色彩。对此
 
,她总是选择缄默。
 
  5月20日,当李讷参加“毛主席亲属与身边工作人员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
 
”活动时,中新社记者注意到,每每提及父亲,李讷习惯以“主席”称呼,与常
 
人无异。
 
  据了解,参加此次红色活动的人员除毛主席亲属李讷、王景清外,还有当年
 
跟随其转战陕北的电报员李锦华,身边工作人员王明富、陈长江、曾文等。
 
  打破沉默的一幕出现在20日中午,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的上
 
演,令李讷热泪奔涌,哽咽难抑,一度中途离场。
 
  1938年7月,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
 
区儿童保育院,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遗孤。众多革命
 
后代在保育院学习生活,继承了革命精神,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据原陕旅集团董事长、《延安保育院》总策划张小可介绍,面对艰苦的环境
 
,虽然处在戎马倥偬之中,毛泽东始终非常关心保育院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周恩
 
来、朱德等也多次前往保育院看望。在延安保育院小学里,彭湃的孩子彭士禄、
 
罗亦农的孩子罗西北、谢子长的孩子谢绍明、刘少奇的孩子刘爱琴、任弼时的孩
 
子任远方、李维汉的孩子李铁映、邓小平的女儿邓林等都曾在此就读……
 
  有关史料披露称,李讷1940年出生于延安,毛泽东在47岁时喜得幼女,格外
 
疼爱,留在身边抚养,是毛家唯一在父母身边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孩子。
 
  20日下午,李讷一行赴枣园参观,沿途围观者甚众,他们所乘坐的汽车两侧
 
贴着“重温革命历史、弘扬延安精神”的标语。
 
  灰白色的棉质衣裳,端庄娴静的无框眼镜,属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款式……这
 
是李讷出现在枣园旧址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世人眼里这位老人只是千余名普通游
 
客之一。
 
  “我出生在延安中央医院,前后在延安生活了6年多时间。枣园、杨家岭、
 
王家坪都住过。”李讷自言“没有特别喜欢的,印象里都不错。”
 
  枣园崖畔,绿荫匝地,掩映着的几孔窑洞,是毛泽东故居。李讷指着墙上悬
 
挂的一幅毛泽东、江青与她的合影,招呼王景清说,咱家也有这张照片。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小卖部,印制着毛泽东头像的书包、T恤、车挂等纪念
 
品销售火爆,李讷一行纷纷解囊购买。李讷拿着两个镶嵌着毛泽东瓷像的车挂,
 
仔细端详,并询问他人的意见:“头像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店主严玲告诉记者,近年来,前来延安参访的红二代络绎不绝,有同龄人结
 
伴而行;有阖家出动。每次她都会主动给予优惠价,甚至无偿赠送。
 
  据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统计,目前该会注册的红二代有3000余人,经常展出
 
以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为宗旨的各种珍贵影音资料,这些历史将不会被
 
遗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