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人际关系示范课(上)


 

课堂整理:宋晓莉

 

一、历史上三种对于“人性”的观点

二、“性善论”与“性恶论”的结果

三、崇尚“性善论”与崇尚“性恶论”的结果对比

四、道家与佛家对“人性”的看法

五、案例分析和实况演练

一、历史上三种对于“人性”的观点

校长提问:你们知道“人性”是什么吗?

磊:就是人的基本性格。

那人性是好的还是坏的?

璐:我觉得好坏都有。说不清楚。

------

关于人性是好的还是坏的,别说你们,圣人也说不清楚。

古代有个圣人叫孟子,他就说人性本是善的,因为人只要看到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就忍不住想去救,这就代表人心是善的,所以说人“性本善”。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

(没人举手)

哇,那是大圣人孟子的话,你们都不同意吗?

另一个圣人叫荀子,他说人性本恶。他认为小孩子生来就是自私的;比如小孩子生下来就会胁迫大人:你给我吃给我穿,不给我就吵死你们!现在的科学家也证实了小孩子哭叫的声音是让大人不得不重视的频率,特别会让人心烦。你们觉得刚生下来小孩子很有爱心吗?没有哦,他们可都是很自私的哦,他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想做什么就去做,受到妨碍就大哭大闹的抗议,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想法,甚至明知不敌,还会动手打大人。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一个孩子刚生下来会说:妈妈你生我辛苦了,你好好休息一下?没有吧?孩子觉得自己的要求才是第一位的,哪怕妈妈累到趴下了,他也不会管你。荀子看到这些,就提出了他的理论——人性本恶,所以要经过后天的教育。如果顺着人性乱走,那这个人最终就毁了。

你们同意哪个的观点?荀子的还是孟子的?

……(孩子们有点拿不定主意)

你们两方面都不同意,那可就惨了,没有意见就代表你们没有脑子。

瑾:不能从单方面来看是好还是不好,应该要从人的一生来看。

从你这一生来说,你还不是想怎样先满足你自己的要求,然后才去想别的事情,难道不是吗?

瑾:那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是这样,而把所有人都一棍子打死……

基本是所有人都这样啊,你能举相反的例子吗?

瑾:比如说孤儿,他们生下来无父无母,小的时候也没有人管教,但后天在人性方面还有发展很好的人……

后天发展好的原因,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这可是荀子的观点。(教育有不光是来自父母和学校,还有社会教育难道就不称之为教育了吗?)

好,现在再给你们讲第三派的观点,就是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人本性是坏的,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是有罪过的,叫“原罪说”。所以,人生在世这一辈子要干什么呢?就是要用自己的行为来洗刷自己的罪行,然后来获取上帝的原谅。这种观点你们同意吗?

(只有一个人同意)

二、“性善论”与“性恶论”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看,这不同的人性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1、孟子的性善论,被后人搞成了儒家学说,儒家学说统治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把世界人类史上最悲惨最凄凉的一页,都在中国大地上演了。

我们的文化确实很辉煌,但当你发现几千年就出了这么几个英明智慧,富有人性光辉的皇帝,所谓的明君的同时,你会发现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里面,更多的是出现超级扭曲变态的皇帝、皇后、宦官以及各种官员,他们体现的是人性的邪恶。为什么相信性善论的中国人,做事情却如此虚伪、残酷,做起事情不择手段?

(讲了几个案例,限于篇幅这里就省略了)

2、反过来看看西方,西方相信人性是恶的,人来了都是赎罪的。这种人性论下的西方人,反而常常能够体现出人性的光辉之处来。他们很少像中国人一样把人分为不同的圈子和等级,分别执行不同的“人性对待”。他们认为人与人都是应该彼此尊重的,哪怕是国王也不例外。

在德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想扩展皇宫,需要占用旁边一个农民的磨坊。当他要求农民搬走时,农民拒绝了他了要求,因为那是农民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家业,哪怕别人给再多的钱,他也不会把这个磨坊卖掉。国王生气了,就派人把这个磨坊强行拆掉。农民看到这一切,非但不恼不怒,还在一旁乐。有人就问他,你的房子都被拆了,你还乐什么呀?这个农民胸有成竹地说:只要我们这个国家还有法律,国王这样做只会自讨苦吃!果不其然,最后国王败诉,不仅没有得到这块土地,而且不得不为农民重新修建磨坊。这件事发生在好几百年前的德国,所谓的“封建社会”的落后的德国。在崇尚性善论的中国,在五千年文明昌盛的中国,有这样的例子吗?敢跟皇帝叫板,不被活剥了皮才怪。

三、崇尚“性善论”与崇尚“性恶论”的结果对比

现在请问,崇尚性恶论与崇尚性善论的国家相比,哪个国家的国民更理性、更善良、更讲真理呢?为什么?

表面上看,好像推崇性善论的国民会更善良一些;认为人性恶的国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冷漠残酷一些。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与人们想的不一样。

强调原罪的基督教国家的人民相信人生而有罪,所以不会自恃人性有多高尚。他们认为人性本身是有问题的,因此要用自己的行为来洗清自己的罪过。

强调性善论的国家,普遍上国民表现很虚伪,不忠于事实;而且,他们往往做事情很残忍,完全与“性善”联系不到一起。这种国民更喜欢特权,因为他们从理论上会推导出来:自己是某高贵的人之后,高贵的圣人血统,就自以为高贵,甚至是高人一等。但是对于“低等人”来说,他们骨子里就有“低贱”的血统。因此他们可以理所当然地瞧不起,甚至奴役他人。但在性恶论的国家,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即使你是圣人的儿子,也有可能被人怀疑是个强盗坯子,因为圣人是后天修出来的,跟你的家族和血缘没有关系。

相信性恶论的西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尊重。就算是德国纳粹,尽管大家都说他们没有人性,残害犹太人。但他们杀人也尽量用较为人道的方式,如毒气室等以减少死亡的痛苦。但相信性善论的中国过去杀人方式,尤其是刑法,都是以尽量地延长人的死亡过程并从中取乐。像《水浒传》中王婆所受的刑法“骑木驴”,还有“腰斩”,“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活剥人皮”等等,都是让人受到极大的痛苦,然而又很难一下子死去的一些刑法。这些都是相信性善论的人想出来的刑法哦!电影《汉尼拔》中的鬼脸人喂养了一大群野猪,想用这些野猪咬死并吃掉汉尼拔,西方人(包括我们看这部电影时)觉得这种方式很变态了。但如果让西方人了解到我们中国古代的刑法,他们会发现大量比【汉尼拔】电影中更变态的杀人手法,更不可思议。而且,中国人杀自己的亲人,父母兄长等等,也会采用这些很变态的方法,你们可以看看历史中这样的记载。这时候,你认为他们会有怎样的评价?

……

好,现在你们告诉我,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呢?

学生:那这些例子都只是说明过去的统治者或少部分当权者的残暴,大部分民众还是很善良的。

真的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多少夫妻分离、父子反目,人们自己搞武斗,私下里杀了多少人?是少数人干的吗?

从古到今,有多少家庭为了争夺家产,亲人之间相互离间的有之,反目成仇的有之,老死不相往来的有之……这些是“少数统治者”吗?

宗颖:我还是认为人性是恶的,是需要后天的教育的。

磊:我也认为人性是恶的,人天生喜欢顺着自己的习性走,如果后天没有受到管教或间接的教育,就走不到正道上来。但是,也不能排除少部分人他们的天性是善的,如老子、佛陀等。

聪颖:我觉得人刚出生时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后天如果顺着习性走,人性善的一面就得不到发展;如果逆这习性走,那人性恶的也一面就会被逐渐掩盖。

四、道家与佛家对“人性”的看法

挺好的!现在我们就来告诉大家一个关于道家的“阴阳”理论,比西方的基督教,比所谓的性善论、性恶论都更完善,这就是道家的“顺”、“逆”理论。道家讲“顺则成人,逆则成仙”,“成仙”之路就是提升自我之路,因为“仙”代表着自由、自在、成功和自我的升华。为什么顺着走就是成“人”呢?顺着走就是“人”之路,而“人”之路就是堕落之路。顺逆由谁来决定?由你的心来决定。有人愿意顺着人性走,就变成了凡人,庸人,甚至坏人恶人;有人愿意逆着人性走,就变成了好人和圣人,智者等等。

佛家又怎么看人性呢?你们说佛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呢?

学生:菩萨那么慈悲,肯定认为人是好的。

学生:应该都有吧!

学生:没有善恶之分,应该是中性的。等你做人以后,你选择做好人就送你到极乐世界,你选择做坏人就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

学生:按照上面的理论,佛家认为人性本恶。如果你是好人(本性好或已经成为好人)就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了,正是因为你有问题,才要在人间接受考验,否则你在这儿干吗?

……

佛陀有一句话“即心是佛“,你的心就是佛,每个人都是佛,也就是说你是最善最美的本体。但他并没有说你现在这个样子是佛,你现在的样子他没有用“恶”这个词,他说人都有“五毒”,叫做“贪、嗔、痴、慢、疑”。你为什么还是“人”呢?是因为你还有这“五毒”在身,否则,你就是佛了。这“五毒”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善的还是恶的呢?

“贪”,贪婪。不是你的你想要,不该你的你也要、用不着的还是要。别人怎样那不管我事。比如买一件衣服200元左右的就不错了,但是不够,非要买两千的两万的,觉得这才叫有档次有品位。这叫不叫贪婪?

“嗔”是什么?一般人对嗔的了解是:发怒,生气等,但佛法中说嗔是于三苦及资具(逆境)憎恶不能忍受,不想要它,但又丢不掉,所以会对身心的苦受、无常的世事等等升起嗔恨心。

贪是对于顺境起贪爱之心;嗔是对于逆境起嗔恚之意,它们所对的境是绝然不同的。贪、嗔的心绝对不会同时生起,但贪爱与嗔恨之间,取舍不定时,则产生愚痴。

“痴”既是无明,对一件事不知分辨对与错。实际上世间的种种事物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但你要美满、美好,好的你要,坏的你不要,好坏在一起时,不能分辨是非,而产生不知取舍,结果不知如何是好,这就是愚痴。

“慢”是把自己和别人相对比,内心产生高傲的心理,称为慢。慢有许多种,最普通的一种就是"自尊心"。当你比别人差时,事情做不成功,失败了,别人嘲笑你,有慢心的你就产生苦恼,认为你与他平等,这就是慢。如果我说“中国人都是混蛋”,你们听着心里一定很不舒服。那我说“小日本真混蛋”,你们是不是感觉蛮痛快的?这就叫“慢”,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就觉得中国人应该了不起,为什么?因为“我”是中国人哪!你见不得别人说敌人的优点,即使天下人都是坏蛋,但你也要认为我们中国人不是;就算是中国人都是坏蛋,但我们武汉人不是,就算是武汉人都是混蛋,但是我们家的人就不是……这是不是听起来舒服一点?这些都是“慢”心。

“疑”呢?对于诸真理常犹豫不决。此怀疑使我们不能接受真理,并非真理不可让人怀疑,而是我们对于任何事物都存有怀疑之心,这是一种烦恼。打个比方:"美国太空人已登上月球。有人听了就产生"是不是真的呀?"他根本不想去寻找答案,不去了解验证,就直接产生怀疑,这种"疑"的心理状态,就是烦恼。

这就是人的五大毛病,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重些,有的人轻些。只要你是人你都有这些毛病,当你修成佛,修成菩萨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没了。佛陀很慈悲,他不直接骂人,只是告诉你人有什么毛病。他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就是说他说的全是真话。但是真话不好听!

虽然佛陀心很善,但他并没有说人的好话哦,全在说人的毛病;是人就有毛病。你说佛说人性是善是恶呢?-其实佛家是强调认为性恶论的。

这对大家就是一种警戒:在人性当中,要知道骨子里面人性是堕落的,因此要随时提醒自己:我现在是正在堕落还是在上升?而且要善于观察出人的贪嗔痴慢疑,然后用这个东西来指导你的思想。了解人性后,我们要把它用出来。现在我们就开始采用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式进入案例教学阶段,看看你们能否将了解到的人性应用于人际交往中。

 

 

心明教育:专注新教育成长,传播新财富思维,致力于身心灵和财富自由

一起成长:识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