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的生命


   
 

    和同事朋友闲谈这起个时代的变化,总有人拿现在的年轻人说事:现在的年轻人,出门就是看手机,连过大街上的斑马线都还拿着个手机看呀看的;进门就是电脑,一坐上去就是好几个小时,差不多就是废寝忘食。是呀,一个手机,一个电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时代,新一代年轻人将走向何方?

    也许很多人都没有预测到:信息科技的发展在二十年之间能有这么快。从程控电话到“大哥大”,再到现在的手机,仿佛是一瞬间的事情。电脑也是,从X86系列到笔记本电脑,现在又有平板电脑,发展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目前,人们开始对第六次科技革命做出预言,说它从技术角度看,将可能是一次“创生和再生革命”。“创生和再生”属于生命科学的扩展。第六次科技革命可能会以生命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这其中,就讲到网络人,网络人是指将来生活在网络空间的虚拟人或数字人。无疑,这是人们再生的一种新的方式。

    现实社会中,人们总是这样有意无意在创造着自己的另一种生命。

    有天,无意闯进一个年轻人的博客,里面就有对网络人的体验和看法:“网络中的生命是一种概念。在概念中生活,是不会有危险的,麻烦的是人要吃饭穿衣,消费物质不能变成概念。所以,我们只好暂时保存一点凡胎肉体的需求。”这种观点,也许代表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现实生存空间给人的压力太大,而网络则往往成了年轻人逃避现实生活,寻找替代生存空间的去处。可是,正如这个年轻人所说的,他们还要吃饭穿衣,还要离开电脑走进实际生活。琢磨这其中的意味,倒是要走进现实生活时,却带着几分无奈和不情愿。

    去问问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多半都会说出相同的感受,那就是:离开手机,离开网络,他们就会烦躁不安;有了手机,有了网络,才有了生活。

    网络是虚拟的,因此,网络中的生命也是虚拟的。人们在对第六次科技革命展望时,曾经乐观阐释:网络人是自然人的一个“网络镜像”,相对独立生存在“虚拟世界”里。网络存在一天,他就存在一天,除非人为“删除”。这是未来人类个体生存的一种形式。当自然人体离开了世界,如果没被删除,自然人体的“网络镜像”还会存在,会继续生活,这是一种“网络化永生”。

    想象是美好的。可是,事实却是伴随着这种虚拟生命的产生,我们宝贵的真实的生命却被消耗掉了。这是为我们在塑造新的生命时,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遗憾的。

    人有多种意义上的生命。曾经和一些年轻人交谈时,有人把现实生活与网络中的虚拟生活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真实的世界有太多烦恼,太多的无奈。虚拟的网络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他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真实的人走到虚幻的网络,在虚幻的网络中表现自己的真实。一个QQ号码,一个论坛昵称,一个博客名称,就是一个生命。

    在虚幻中真实,在真实中虚幻。这是不少新一代年轻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真实的生命和虚拟的生命孰轻孰重?似乎好辨,又似乎难辨。真实生活与虚拟生活哪个重要?似乎很容易回答,但我们的回答与我们的行动则是难以统一的。

    毫无疑问,我们在网络中塑造新的生命时,也把真实的生命交给了网络。

    网络中的生命,幸耶?不幸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