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善行为的巨大效应


微善行为的巨大效应
喻建国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介绍了一个女病人的故事:艾丽斯几年前因失恋得了抑郁症,离开东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中西部生活节奏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温情。好几次,艾丽斯从停车场出来上车道,尽管车道上排着长长的车队,但总是有人给她让道。这种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行为,让艾丽斯深受感动。时间一久,艾丽斯也养成了给停车场出来的车让道的习惯,她喜欢这种友善的行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会给她带来一种无可名状的快乐。一年以后,艾丽斯的抑郁症不治而愈了。“付出友善”会收获不仅是友善的多样宝物,上面的一件特殊事例生动地反映这样一种现象。确实,在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反应,如同人在山间呼喊发出的回声。你善,回声则善;你恶,回声也恶。细细观察一下,社会上人际关系好的人多半是经常将善良抛向众人的人,而那些人际关系差的人,也多半是经常斤斤计较和处处与人争斗的人。管仲的名言:“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实在是精辟。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那位艾丽丝病情会好转。当人们行善时,即使是做一个很简单的善举,譬如对别人付出一个微笑,或是传递一个幽默的表情,在分析个体的唾液中会发现此时个体免疫球蛋白会明显增加,而这也就增强了个体的免疫系统。能量不灭,只会转换,善举的能量付出,在回声作用下,返还的善效也是等量的。艾丽丝长期付出礼让等善举,在回声作用下她获得的等量善效聚合成她的抑郁症痊愈。
一个微笑,或是传递一个幽默的表情,这些善举,可以称之为微善行为,在人们的生活中这种微善行为很多:向别人表达赞美,对别人表示尊重,在各种场合显示礼让,在众多群体运转中表达随和,对别人的缺点包容,对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表示宽恕,经常能够体谅别人的错误,对别人遇到的困难表示由衷的同情,对友谊的忠诚,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甚至是唠叨。微善行为在人们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说存在着无数。
看来人们都应该十分注意经常付诸微善行为,因为微善行为很容易付诸于行动,而大量微善行为的能量回声却能够为个体带来极其巨大的延年益寿的效应和强身健体的效应。
当个体大量实践着微善行为,个体的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道德高尚也会悄然无声地降临在他的身上。温文尔雅,气度非凡,人见人爱,德行普照,全然都在其身边环绕,肯定是八面玲珑,四面生风,游龙戏珠,逢山有路,遇水见桥,好不潇洒。
那就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对微善行为的实践,经常面带微笑,时刻礼让在先,总是敬人三分,常时虚怀若谷,一切平和相待,包容一切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