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书名:众说钟叔河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作者: 张中行 朱正等(著) 梁由之 王平(编)
内容简介:
从《走向世界丛书》轰动到《周作人散文全集》终成,钟叔河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出版界和文化界。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
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作者介绍:
张中行,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朱正,编审。1949年肄业于长沙长郡中学。历任《新湖南报》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编审,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的著作有:《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手稿管窥》《人和书》《留一点谜语给你猜》《周氏三兄弟》《重读鲁迅》等。
梁由之,文史学者,作家,策划人。著有《大汉开国谋士群》《百年五牛图》《从凤凰到长汀》《阅世偶记》《翻书闲录》《锦瑟无端:十年自选集》等。策划主编《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十年文萃》(全四卷)、《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全三卷)等。大型书系《海豚文存》(海豚出版社)、《回顾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梦路书系》(中信出版社)、《主见文丛》(新华文轩北京出版中心)、《一苇文库》(商务印书馆)总策划兼主编。
王平,湖南长沙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编、策划及编辑出版了社科人文类图书两百余种,《书屋》杂志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雨打风吹去》(作家出版社)、《王平小说》(湖南文艺出版社)。
书摘正文:
“述往事,思来者”
朱 正
一九八○年的冬天,一些新华书店的货架上摆出了一本新书:《环游地球新录》。这新书其实是一本旧书:它的作者李圭是清代人,这书也是根据清代的刻本重印的。这是钟叔河编的《走向世界丛书》(简称《丛书》)中的一种。《丛书》从此问世,与读者相见了。两年以来,这《丛书》陆陆续续地出版,现在已经出了二十余种。钟叔河给《丛书》写了一篇总序,在每一本前面又加上一篇关于该书“文与其人”的评论性导言,这样,就使这些旧籍当真成了一部新的丛书了。
这里,我想讲几桩有关这部《丛书》和它的编者的琐事。
一
当最初钟叔河建议出版一套“中国人看西方丛书”的时候,遇到的反应是颇为冷淡的。重印这些旧书有多大的意思呢?实在要印,也不要一下就印那么多种,先印个三四种看看反应……钟叔河申述了理由,其中一条是,这些书拆开来一本一本地看,有些并不怎么精彩,史料既不多,思想也浅陋,但如果把这些晚清出国笔记尽可能完全地收罗到《丛书》中,就有它独特的价值了。他坚决主张尽快地把第一辑十本印出来。钟叔河的这一计划得到了湖南省出版局领导人的支持,这样,这个选题算是定了下来。如果没有领导上的强有力的支持,也许就不会有这《走向世界丛书》了。现在一些人往往把“长官意志”一语作为贬词来用,我倒以为,懂业务的、有眼光的长官的意志,常常对工作能够起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丛书》出版后,钟叔河把它陆续寄给了以前在湖南工作过的李锐同志,请他指教。李锐热情地赞赏了这一工作,他向《人民日报》推荐书评文章,并把《丛书》推荐给了曾彦修、黎澍、李普等同志,他们又把它推荐给各自熟识的学术界人士……许多前辈专家写信给钟叔河,热情洋溢地赞扬这部丛书。钱钟书的信中说:“章实斋论史学,于刘子玄所谓三长中独重识;弟读尊编,即倾倒兄之卓识明见,而博采穷搜之学力又足以相副。”李普在“半夜醒来,不复成寐”时写的信,建议他把各书卷首的“文与其人”辑印成册,交新华出版社出版。杨宪益在信中表示:“您写的专文如果集成一册,翻译出来,我看是会受人欢迎的。”李侃则在信中把《走向世界丛书》称为“内容并不新奇的当代‘奇书’”,说自己近月来一直被这部丛书所吸引,“读‘总序’及‘文与其人’诸文后,感佩之情不能自已”。萧乾、黎澍以及外国专家白霞等人,都在信中对《丛书》表示了赞赏。英国海涅曼公司也表示愿意用英文出版钟叔河写的书。今年春天,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开一次小组会议时,组长李一氓提议特邀钟叔河作为正式代表参加(省级出版社来参加这会的只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