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大地走出一代英才韩愈、许衡
-----河南焦作拜谒韩愈、许衡墓随笔
曾祥裕(赣南杨公风水中心 电话 13766307454)
太行山层峦叠嶂;母亲河渊源流长。大山大河造化了焦作山水之大气,成就了焦作韩愈、许衡之类的文化精英。
焦作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北部父亲般的大山----太行山和西北部的王屋山(二山一脉相承,前者是南北走向,后者是东西走向)抵御着西北风的狂暴劲吹,称之为“山阳大地”;南部是母亲似的大河----黄河和伟岸的邙山,故称“河阳之地”。
焦作地区,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走出高原、走出大山塑造的第一座城市。黄河孕育中华文明。 伟人毛泽东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可见,黄河之伟大,黄河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的神圣位置。
大山大河培育焦作人的豪迈和潇洒气度。
我走在焦作市区,被龙源湖附近的那个转盘之大所震住,它是目前全亚洲最大的转盘,面积2.5平方公里。
陪我考察的弟子利用吃晚饭时间还早片刻,带我到了龙源湖、市政府前的政府广场以及现在建好的公安局前的市民广场。走过一趟后,感觉就是焦作人做事大气,没有一个地级市有像焦作这样拥有如此大的转盘、如此多而宽敞的广场、如此宽广的生态湖。
我想,如此壮丽山河肯定历史上涌现出重量级的人才。果真接下来的考察证实了我的感觉。
山阳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焦作的古代名人有七十二贤之一卜子夏、军事家司马懿、竹林七贤、大文学家韩愈、晚唐诗人李商隐、元代大儒许衡等。
由于时间紧张,我们仅顺道拜谒韩愈、许衡墓。
韩愈墓地,位于焦作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1986年11月,公布韩愈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导游说,韩愈生有傲骨,但才华出众,是一个有思想的大文豪,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我读过韩愈不少诗文,他的一些关于治学的精彩语录深深镌刻在我心版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我们屏声静气地走进出陵园中,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
其中一个柏树有树杆上有个条形洞,正好可伸进手掌。导游说,用手抚摸一下沾沾千年柏的精气,拍打身上不舒服的部位,可驱除病气。我们欣然一一插进洞中抚摸,闻闻手掌有一种清香味。
步入青砖砌成的韩文公祠,祠门3间,甬道西侧有座碑楼,内有螭首龟趺石碑,篆额“唐文公神道之碑”,唐文学家皇甫一撰文。 原碑明清之际已佚, 现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户部主事冯敏昌重书。碑阳刻文主要记述韩文公童年受孤,中年入仕,政治生涯坎坷及归葬河阳等纪事。碑阴镌刻韩文公墓考及七言颂诗1首。甬道东侧矗碑楼3座,各嵌1碑。
说起韩愈墓的风水,据专家考证“韩愈葬金山之阳,南滨黄河,脚蹬黄河之南邝山之凤凰岭的韩庄”,即今日孟州韩园。“此址北靠金山,实是太行山南的一道土岭,东起县城之北,岭头昂起,向西伸展无穷,恰似一条卧龙;岭上岭下布满松柏杂树,茜郁蒸蔼,望之欲活;下临滔滔大河,隔河地近洛都北邝皇家豪门必争之墓地;韩愈墓正南乃垄起颇像凤翅的土丘,人称凤凰岭,故旧《孟县志》特绘韩愈墓地域形势图标明:背靠金山,脚蹬凤岭,中窥黄河;龙风之姿,山水之秀,坐北朝阳,气韵含和”。
经测,韩愈墓为子山午向兼癸丁,来水坤申,过堂流出东南方,后代出了28名四品官。说到此,导游说,韩愈死后,皇帝怜惜他生前也是个忠臣,授意葬个好地方,后听风水师说,此山头来龙雄健,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明堂开阔,若往河边低处葬,则后代温饱吃穿都有问题,往高处葬,则后代可当一品以上的高官,若往山坡上葬则后代仅为三四品官而已。皇帝则恩准将韩愈葬在山坡上,让其后代为官四品,继续为皇家服务。
从风水来分析,韩愈墓所倚丘陵,属于平地龙。从葬法可葬在高处。《葬书》穴法大纲为“支葬其巅,垅葬其麓”。
历来皇帝忌讳臣下获得一方风水宝地,尤其不许臣下占有所谓天子地。故有斩龙脉之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郡,他细察江南地势后,认为要加强和控制东南地区,必须有一条与会稽道并行的水路,同时也是为了破“风水”、斩断“龙脉”,于是派“赭徒”(罪人)凿开了丹阳的北岗山(大致在今新丰一带),引长江水穿过丘陵地带,过丹阳,直下江南平原。
但是,秦始皇斩龙脉未得逞。秦始皇死后430年(公元222年),丹阳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国吴大帝孙权。
好风水有益逝者安息,后人得取先人之地灵气的荫护。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孙权原籍浙江富阳,后祖辈移居曲阿(今丹阳司徒镇),祖父孙钟在丹阳司徒以种瓜为生,死后葬于司徒白鹤山,其父孙坚死后葬于丹阳司徒吴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阳又出了两代开国皇帝。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南朝齐高帝,丹阳访仙萧家巷人,享年56岁,死后葬于丹阳胡桥狮子湾“泰和陵”。萧衍,字叔达,史称梁武帝,也是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公元549年在一场大祸中死亡,享年85岁,葬于丹阳荆林三村巷“修陵”。
考察完韩愈墓,转而考察许衡墓。
许衡墓就在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许园的南门,这里被单独辟为一园,里面有许衡的墓地。整个墓园坐北朝南。山门气派壮观,筑于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两侧各有掖门,红墙绿瓦,挑角飞檐,雕梁画栋,透着古色。
山门正中门檐匾额上书写“许园”二字,两侧楹柱上书写楹联一副:“山阳鸿儒光照日月,元代重臣名垂千秋。”门前两侧分别立着一只高大的石狮子,又透着几分威严。
过山门前行二十余步是享堂,筑于高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正中檐下悬挂“朱子后一人”匾额,语出明代理学大师薛瑄的《许鲁斋先生赞》:“朱子之后,一人而已。”两侧楹联为:“笔钜重疏伊洛水,儒林再放杏坛花。”享堂正中安放着许衡汉白玉塑像一尊。原享堂前有元顺帝敕赐、元代光禄大夫、湖广行中书省右丞、翰林学士承旨、国子博士、佥太常礼仪院事,大司徒、楚国公、著名学者欧阳玄撰文的巨型雕龙四棱形“许衡神道碑”和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五年派户部右侍郎伍龄安致祭许衡墓立的“御祭碑”,惜毁于“文革”之中,现尚存残碑数十块,极为珍贵。现享堂前竖立的神道碑、御祭碑为2003年修葺时依照原样复制的。
许衡墓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据《茔域之图》碑记记载:墓地“东西横直三百九十步,南北纵直二百八十步,内心除茔域地纵横各一百二十步,植木为林,以壮神灵栖息之所,外余赡坟地三百亩”。另据《许文正公遗书·茔堂图》所载:许衡墓冢居于北端,南为神道,冢前刻立“元儒许文正公墓”古碑一通。中轴线上自北向南依次为享堂、神道碑、御祭碑、牌坊。神道两旁自北向南依次列石象生:石马、石羊、石虎、石狮等。
许衡墓冢呈圆形,封土直径16米,高约7米,周边青石砌筑。墓前竖立“元儒许文正公墓”古碑一通,此碑下深埋元代《茔域之图》碑,上建仿古碑楼。墓碑之南为神道,两侧有石人四尊、石马一对、石虎一个、石羊一对。石人文东武西,手持笏板和兵器,系元代遗物。
经测,新修墓碑坐向为壬山丙向,大空。原为壬山丙向兼亥巳,水口乙辰,来水坤申,右水到左 。现在各地修复古建筑,存在没有按古建筑的坐向修复的通病。这也算是违背“修旧如旧”的文化保护原则。
从许衡墓的规模和豪华程度来看,比韩愈墓更优越。这说明许衡生前备受皇家宠爱,死后才有如此高规格的待遇。
梳理历史,许衡当时于国于民,都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国家栋梁。他是元代初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鉴于当时干戈扰攘,民生凋敝的势态,一再向元世祖建议要重视农桑,广兴学校,以“行汉法”作为“立国规模”。他说:“古今立国规模,虽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从而可知,许衡的政治理想是要实行儒家的仁政以获得民心。至于获得民心的关键,则在于实行“汉法”。由于这一“立国规模”的确定,中原广大地区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安定。许衡还与刘秉忠、张文谦等一起定官制、立朝仪,对元初政局稳定、经济生产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
许衡以"乐育英才,面教胄子"为宗旨,故其门下不仅有大批汉族学生,还有不少蒙族弟子。他施教的原则是"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即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许衡奉元世祖之命,负责培养一批蒙古贵族子弟,在他的辛勤教育下,这些不懂汉文的青年也都成为"尊师敬业"的优秀儒生。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致位卿相,为一代名臣"。许衡对待学生"爱之如子",从生活到学习无不关怀备至。他对待自己则从严要求,"夜思昼涌身体力行,言必揆诸其义而后发"。因此,在许衡的熏陶教育下,"数十年间彬彬然,号称名卿士大夫者,皆出其门下矣。"所以,许衡通过传道授业,对于汉、蒙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世人高度评价许衡的成就,说他是元代儒学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人。"继往圣,开来学,功不在文公下。“朱之后一人”。
从韩愈与许衡生前与死后所处的不同人生境遇,我们可以看出“性格即命运”。韩愈孤傲,恃财傲物,生活中表现为性格的破坏力,说话做事有点任性,所以常激怒皇帝,导致他政治上历经坎坷,屡屡受贬,生活上穷困。而后者性格表现为亲和力,为人处世谦和,凡事三思而后行,其才华和稳健的作风,为皇帝和同事共同欣赏,故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如鱼得水。
拜谒韩愈、许衡墓后,我又重新认识到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神谕那句名言“认识你自己”的重要性。
几千年以来,“认识你自己”作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不断地被人们提起。无独有偶,蒙田也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那么,人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呢?
著名的宗教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认为,人可以从上和从下认识自己。“从上认识自己就是从人自身的光亮、人自身的神性源头去认识;从下认识自己就是从人自身的幽冥、人自身潜意识中自发的魔性源头去认识。”他认为,人身上具有两重性的矛盾,即人既有兽性又有神性。人一方面渴求高贵,另一方面堕落沉沦,这样,人既幻想自由,也在悲哀的世界中堕落沉沦,甚至万劫不复。
“人的个体人格意识朗照着人。它是人的最高本性,也是人的最高使命。一个人纵然横遭压抑,磨难不已;纵然沉疴在身,不久人世;纵然只存于一种可能性或潜能中,最重要的是万万不能没有个体人格。人一旦没有个体人格,也就混同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也是失掉人自身的独特性。”个体人格对于一个人来说,比生命更重要,拥有一个健全的个体人格,在个体人格上达到自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但在拥有健全的个体人格同时,如何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保护自己,则是影响事业成败的关键。
尘世人心复杂,利益至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官场倒台的高官往往都是被所谓的铁杆哥们或身边宠爱的情人所出卖。
做人别学韩愈恃才傲物,说话做事太任性,屡屡受挫;而应学许衡性格谦和,淡泊从容,富于亲和力,获得四方好评,得到善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