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说明】2015年5月7日下午,武昌职院图书馆馆长张业明先生叫我给学生讲讲我的人生感悟,作为“真人阅读”活动之一。为此,我就把我一生感悟到的东西,给学生讲了以下话题。
1、国家与个体的关系
每一个人必然出生或生活在某一个国家,国家对每个人来说,如空气和阳光一样,须臾不可或缺。
生活中,似乎国家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实实在在地象空气和阳光一样呵护着你我。
(1)国家的存在感。
感觉它的存在,有两种情况:
一是你出国后,离开你熟悉的环境,在一个陌生的外国生活时,才能感觉到祖国的好处。
二是在你50岁以后,走完主要社会人生之路,回想你的一生时,顿悟出国家(政府)的力量,你一生无形中是被国家的政策引导着走过来的,虽是甜、酸、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五味杂陈,总有一些值得你回忆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必然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带来的,而你只是顺应了时势的需要,顺势得到的,不完全是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2)国家文化存在感。
除了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外,我们感受到的国家是文化。文化是什么?是一种生活方式。之所以到外国去,总有一段不适应期,为什么不适应,是生活方式不同,甚至思维方式也不同。
我们老说年轻人与老年人有代沟,代沟是什么?代沟,就是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是性别与国籍,不是长像与肤色,而是文化DNA不同。
(3)国家的力量。
国家是什么?是民族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执行机构就是中央政府,是一个民族群体共有的保护神。人们为了获得这个保护神的保护,必须向他交税,资助他,让他有能力为你服务。
我们为什么都爱国家,从正的方面讲,每一个小孩都爱父母,因为父母是小孩的保护神;从负的方面说,谁在世界上欺负我们,我们每一个国人都非常气愤。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国家的信息和密码,国家的信息是生物学上的人和护照上的文字,密码是你的生活方式、文化与内涵。之所以外国人欺负我们,本质上是在欺负我的国家,他认为你这国家不够厉害,没他的国家强,所以就欺负你。
国弱人必欺之,国强必欺人之。这是西方主体意识——森林法则。
我们中国人,因文化不同,总想在世界上多交朋友,与人为善——他们反而不信,为什么?两国的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就是不信你是世界上的大善人,你们历史上打的战争还少吗?对外侵略也有。再看近现代,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你们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为什么你们就与苏联不同?所以,附近的国家怕我们强大了欺负他们,远处的强国怕我们强大了,他们失去国际主导权,主导权就是话语权。
世界上任何个人都是弱小的,国家是强大的,即使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对于其人民来说,国家永远是强大的。我们只能顺应着国家的发展大势而为,不能逆着国家大势而动。
(4)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国家的大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一是国家政治,二是国家经济,三是民族文化。
●国家政治影响人生体现在——你是否参与其中,融入政治大潮,你若是不想融入,有可能失去一些东西,融入也有可能得到一些东西。因为政治与政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得失之间,在于个人取舍。取舍的根据是你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人称之为三观。
●国家经济影响人生体现在——你是否顺应其发展,经济不可能由你自己选择,你生活在这个社会,必然是经济社会的一员,是消费者中的一员,做什么,决定你这一生可能是富翁,可能是中产,可能就是一个节俭一生的纯消费者。年轻人若能坚持不变你的理想,就是你这一生将成为什么经济层次的人。
决定你一生的经济地位的是:性格、眼光、毅力、知识(这里的知识含职业知识)。知识排在最后,排在最前面的是性格。
性格是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什么?是素质。
眼光是什么?是你认定的社会发展前境,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体现。
毅力是什么?毅力是弃而不舍的顽强精神,是对困难的藐视。
知识是什么?是前人认识的自然与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知识只有在运用之中发挥作用,不用则无用。
●民族文化影响人生体现在——你是否遵守与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严格遵守不等于迂腐,关键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理解有偏差,运用不得当,就可能出问题。这就是与社会与人打交道时的分寸把握,这是最难的。
因为文化是多层面的,不断变化着的。有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法律等上层建筑文化,有社会组织的亚文化,有地域文化,有外来文化,有个人的习惯,多层面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文化磁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我,直接左右着我们的行为。
2、单位与个体的关系
单位是什么?单位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空间即为社会。社会是在特定环境下共同生活的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长久形成的彼此相依的一种存在状态。物理上的社会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和国家与家庭之外的空间。
单位是现代人生事业发展的载体,谋生之所,人生价值的载体,社会交往的主体之一。国家对个人的影响是宏观的,大势的,间接的;单位对人生的影响则是微观的,实在的,直接的。
(1)单位对人生的影响
我们每一个人,一般都要参加到一个社会组织之中,获得生存空间。这些单位中,对人生影响最大的是你的主要生活来源的组织和这个组织中的职业岗位。
单位对人生的影响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你的进步与情绪。好单位的标准,不是给你发的工资多高,工作环境多好,而是这个组织的性质与其发展前途。马云说:“阿里巴巴的聪明人都走了,留下来的都成了富翁。”
选择什么样的组织谋得一份差事,以谋生、发展,成家、立业,基本决定了人生的发展空间。选择过程是三观和理想、眼光决定的。跳槽,是再次选择。现代社会可以并允许跳槽,但频繁跳槽说明你人生定位一直在变,或者说你没有人生定位。
就业,是以职业发展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参加到某一个社会组织中,得到一个职业发展的空间,谋得主要生活来源,俗称打工。别瞧不起打工,99%的新增就业者,都是打工的,我们都是打工的,不是老板。
创业,是自己或合伙创立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以这个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你一生的事业,那你既是这个组织的一员,更重要的是你创造、发展这一组织,且要创造这个组织的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就业比创业风险小,没有经济压力,可专心发展职业;创业有风险,成功概率低,失败的概率高,组织的经济压力大,烦恼多,事业波动幅度大,需要较强的耐力与毅力,还要有一群好伙伴。一个大学毕业生初期是不具备创业的能力,除非你看准了一好项目,如比尔盖次和马云。
我个人认为:不应鼓励学生创大业,可以做小个体户,几个人的小作坊,慢慢一步一步地扩大,走一步看一步。
(2)在单位里的发展进步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在单位里快速进步,一年提一级,最好是做个管官的官,这是人之常心,事之常理。但往往是事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这是什么原因?一是竞争关系你处于下锋;二是领导没有把你纳入考察范围;三是你的能力有限;四是你的人事关系没有别人处理得好等等。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人生到底是怎么做人的。做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稳当的进步呢?
秘诀是:心无旁骛,专心把你的职业岗位工作做好。好的标准是领导交办的工作做到完美无缺的程度,还要有点创造、创新。一句话:“规定动作”做到领导满意,“自选动作”要有点创新。
当然有人会说:搞好领导的关系最直接,是捷径,来的最快。是!中国就是这样的文化氛围,这里说一个搞好领导关系,能够得到领导重视的密诀给你们:
领导最喜欢不讲条件接受任务,执行工作中有困难,向领导求救,并且能拿出一套或几套可行的方案,供领导决策参考。长此下去,这样多次证明你是有能力的,且能办大事,办成事。事成之后,只向领导汇报结果,不谈过程和困难,事后或年终总结,成绩是领导的,出面的事让领导去风光,你要有永远扮演一个幕后工作者的角色,如电视摄像和餐馆的大厨。如果有这样品行,走向前台风光的肯定最终是你,不会是别人。
这是技巧,不是计谋。
(3)在单位我应忠于谁?
在单位我应忠于谁?是最难的一件事,忠于现任领导一般靠不住,除非你是他的秘书,不得不忠于他。因为领导一般比职工换的快,频繁换领导是中国的正常现象。所以,最好不要专心忠诚于某一个领导。
我们应该忠诚于自己的职业。
相对职业忠诚低一个层次的企业忠诚(公司忠诚),它是指员工认可企业文化、环境,相信企业将为其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应得的物质回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去。
比企业忠诚还低一个层次的对企业老板、领导者个人忠诚,不是指阿谀奉承,屈从拍马,迎合领导,竭力讨好的行为。而是为确保整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健康发展,员工忠诚于企业的领导者是职业与团队发展的必需与必要。它有三点要求:一是领导安排的事,必须保质、保量、尽快完成。二是如果领导安排有误,要向领导说明,如果领导执意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做,必须按领导意见执行,下属对上司只有建议权,工作中不得加入自己的个人观点与意志,但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三是好事、露脸的事把领导放在前面。
实际上,职业忠诚包括企业忠诚(公司忠诚),对企业老板、领导者个人忠诚,其内涵更加丰富,人生的意义更加重大。我不举张高职教育只在“企业忠诚(公司忠诚)与对企业老板、领导者个人忠诚”层面上培养人才,即使实践中,对企业老板、领导者个人忠诚能得到眼前利益或实在的好处,但不是职业素质高级的内涵。高层次的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忠诚;企业忠诚(公司忠诚)是中级职业素质;对企业老板、领导者个人忠诚是初级职业素质。
3、个人的素质
人的素质:就是人,天生的生理元素和思维元素的质量。人的素质的高低:就是相比较而言,人天生的生理元素和思维元素的多少,以及,后天培养的生理组织的健康程度和思维系统的健全程度。
(1)素质的三要点
素质是讲得最多的教育话题,但做得不够,因为素质是课堂上教不出来的,靠个人自己修养、环境影响,以及正心、正影、正言,即不靠嘴巴批评人而用行动昭示人。
最重要的素质是身体素质,因为所有素质都依赖着生理肉体的存在而存在。所以,我们要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而且是一生。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东西是你的,包括你的存款和老婆(老公)孩子,只有身体才是你的唯一所有。
什么人最讨厌?爱批评别人的人最讨人嫌,尤其是公开批评人的人。所以,我们最好不要随便批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子女都一样。不爱批评别人的人是素质高的表现,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议论第三者。
(2)中国需要贵族精神
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因素,中国人对于贵族的认识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非富不贵;二是,成为贬义词。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可见富与贵并无绝对的关联,即有富而不贵者,所谓“为富不仁”。至于如何不富而贵?陈独秀是这么说的,“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敬告青年》)。
“贵族”可以是中文词典里解释的“世袭的统治阶级”,“贵族精神”并不必然地为“贵族”所垄断。至少可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也许还可以有绅士风度、人文关怀、独立精神和平等意识。平民很多都有贵族精神的。像《红楼梦》里面的那个晴雯。
“贵族”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特指,最早的贵族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贵族不仅意味着一种地位和头衔,也意味着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一种我们称之为“贵族精神”的东西。贵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贵族精神的第一个特点是骑士精神,勇敢尚武,光明磊落,尊重女性并延及孺弱。
贵族精神的第二个特点是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莎修女出身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长,而她赤脚走进印度社会的底层,一生都在奋力拯救那些在贫穷和苦难中挣扎的平民。贵族精神中的社会责任主要元素其实就是平民意识,“俯身而下”,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后,贵族就消失了,是一个缺乏贵族传统的国家。纵观整部中国历史,自秦朝统一以来,王朝世家更迭频繁,根本就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贵族集团。相比之下,历史短些的欧洲贵族谱系就更加一目了然。欧洲的王权更迭,基本上都属于皇室内部的更替。因此尽管有着诸多的分支,诸多的政变与革命,每个皇室姓氏在本国的根基都非常牢靠,而且其属下的贵族也很容易就可以根据家徽的特征而向历史之河的上游溯源。
贵族血脉的断流,导致贵族传统的遗失,从而促就了“因富即贵”等级意识的萌芽和“及时行乐”奢靡之风的沿袭。即便是末代王朝满清后期的八旗子弟,他们所积淀、传承了200余年的所谓“贵族习惯”也不过是把玩鼻烟壶和蝈蝈虫罢了,这些个遗老遗少,早没了祖先的铮铮傲骨、烈烈雄风。
春秋战国各个诸侯之间的纵横捭阖,其实多半还是贵族之间的活动,他们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更多时候不仅仅是实力,还有道德感召力的影响,这是一种贵族与贵族之间道德的论战,更是对贵族精神中勇敢、智慧、尊严与使命的捍卫。他们的铿锵有力的说辞,义无反顾的举动,让人平添许多敬佩。屈原投江是贵族影响力衰落,孤独的贵族阶层以高姿态结束自我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写照。直至民间知识分子崛起,与贵族争夺国家主导权力,从而君权从中渔利,获得高高在上的权力,至此,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央集权下的世俗文化,延续近千年。
(3)我们应该是当代的贵族
在我国趋向发达富裕的关键时期,我国当代知识份子,大学生有责任主动、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贵族精神,我们没有高贵的血统与贵族的荣耀,这并不能阻止我们修成精神贵族。即:自尊、品行、原则、低调。
我们要有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更具体地联系我们的实际,应该有三点要义。
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
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2015年5月7日下午于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