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卿:谁来为旅游文明的方向导航。导航设备成为自驾出游必备,对于那些路况不熟或者天生就不记路的驴友来说,导航设备可谓是帮了大忙,可是旅游文明的方向呢?五一假期已经过去,外出旅游成为很多人的度假方式。但每年假期过后总会看到类似的新闻:某某景区扫出了多少吨垃圾、某某雕像新增了多少个“到此一游”……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深感文明旅游观念要深入人心,依然任重道远。
卢俊卿表示,从宏观层面上看,文明旅游其实只是文明素质的一种。换言之,一个具备了文明素质的人,无论是出游还是在家中,都能做到行为举止符合文明规范。以此观之,要搞好文明旅游,根本上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似乎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但不走捷径,并不意味着没有效率高低之分。上海将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引入学校课堂,无疑就是效率很高的一种宣传方式。一方面,我国青少年绝大部分都在学校中接受教育,通过课堂来讲授文明旅游知识,无疑是效果最集中、普及面最广的推广方式;另一方面,眼下绝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出游都是全家出动,教育好了一个孩子,往往能起到带头作用,以“小手”牵动“大手”,比强制向成年人灌输文明旅游观念要更容易让人接受。因此,上海这一做法,在条件成熟后可以探索向其他地区推广。
卢俊卿认为,旅游本身是展示自身文化修养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文明旅游进课堂,一方面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更提倡提高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则是要注意教育方式,决不能落入“考试教育”窠臼。这门课程一定要结合实践,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向文明靠拢,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利用春秋游的机会,作为文明旅游课的实践,现场讲授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给孩子们一个更加直观的体验。而为了提高宣传效果,还不妨加入亲子互动元素,让家长也陪同孩子上课、出游,以家庭为单位实践文明旅游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