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一位独立经济学家,作为民间经济学人,自有自己的雅趣,自有自己的风格,自有自己的特色。我一直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每个人都有一只杯子,但里面盛的东西不一样。也就是说,不要说学院派与民间派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就学院派内部或民间派内部,每个经济学家之间或许都存在相当大的不同。为什么会如此?道理其实很简单,学术是最具个性化的事业,能够成为经济学家,都有各自独特的个性。也就是说,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目标约束等等,都有差异。只不过,这个差异,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显或隐而已。当然,我作这样一个说明,并不是说经济学家这个群体不存在共同的学术领地,不是这样简单,而是存在着一小撮一小撮的所谓共识。譬如,在经济学界存在这样的学派,那样的学派,而同一学派,无论是哲学基础,理论命题,还是政策主张,都存在一定的共识。但是,共识归共识,还是会包容不同观点的表达。在上面这个认识建立以后,我想经济学界的好为人师现象可能会有所收敛。记得,自己曾经遇到过一个好为人师的年轻人,大概二十多岁。他追着反复对我说,你应该把我对你的要求阅读思考十遍,乃至一百遍,如果真正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十年后会有一个新的开始,这样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经济学。一位网友wxllk先生看到此情此景后给我回复说, 楼主,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我觉得你很不简单,经历曲折,但不屈不挠,有自己的追求,不是平庸碌碌无为活着,学术研究有自己定力和主见,敢于面对并挑战权威,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正是当下年轻人需要的品质,不管你的选择是否正确,只要能从中找到快乐和认同就可以了,这个世界是属于自己的,我们不是为别人活!但凡有自己思想并能坚定不移秉持自己立场的人,总会得到不少赞同与支持,也少不了反对与摧压!因为人的思想永远都是无法统一的,洒脱一点,继续走自己的路!一路上总有人和你一道!我苗实觉得,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是大潮流,整个中国由原来计划经济之国富优先向市场经济之民富优先转变,在这个转变越来越彻底的过程中,时代越来越个性化,即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理性人,不比谁愚蠢,不比谁高明,大家在思想或行为上都是平等的,可以犯错而纠错,可以失败而成功,可以沉默而呐喊,都是自主选择,别人无权干涉。所以,我的文章或作品,大家可以看,也可以不看。甚至,当作垃圾也成,没有什么大不了。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的文章或作品是我之思想风格的体现,而这个思想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我自己的价值观,离不开我自己的知识结构,离不开我自己的社会阅历,离不开我自己的约束追求等等,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读书思考和观察研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不是谁硬塞给我的。如果你适应我这种思想风格,就随着我的创作而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否则,你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其他思想风格的作者,随着他的创作而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当然,你对我的文章或作品有自己的看法或批评,愿意与大家分享,热烈欢迎,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思想交流归思想交流,不能越俎代庖,甚至干涉别人,这个原则一定要搞清楚,说是底线也可以。其实,好为人师的人,都是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把自己想象成高不可攀的神人,自以为是威力无穷,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任何人。说白了,如孟子所言,这是一种应该引以为耻的毛病,而不是什么引以为荣的特长。政界巨人毛泽东说过,我没有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商界巨人马云坦诚,我也基本改变不了谁。当然,批评好为人师,不是说不需要老师。事实上,一个经济学家,在不同学习研究阶段,都有自己心中的老师。就我本人而言,在长期学习研究经济学和中国经济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选择以外五王(即纳什,科斯,马克思,哈耶克,萨缪尔森)内十圣(即刘国光,董辅礽,厉以宁,吴敬琏,魏杰,樊纲,刘伟,钟朋荣,白永秀,林毅夫)为师。新浪微博有言,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手。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无论你在哪个城市。我苗实认为,这种说法也对,因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深有体验。不过,一定也要注意,在关键的时候,要善于化整为零,分解自己的理想。然后,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连续实现许多由大理想分解出来的小理想,最后累积起来,大理想实现到50%到80%。当然,如果机遇好,努力足,实现100%也不是没有可能。譬如,想成为经济学家,首先要精研各类经济学教科书,大量阅读经济学家的经典著作。其次,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概况,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等。最后,进行经济学创作,提出自己能够自圆其说的经济观点。在这里,我苗实只是一个小小建议,大家可以听,也可以不听,选择权在自己。
我苗实在《苗实:改造人是大忌》一文中指出,你可以犯错,别人也可以犯错;你可以走弯路,别人也可以走弯路;你可以失败,别人也可以失败。同样,你可以正确,别人也可以正确;你可以走捷径,别人也可以走捷径;你可以成功,别人也可以成功。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理性人就是自主选择的人。你是理性人,别人也是理性人。尊重一个人,最本质就是尊重那个人的自主选择。至于错对好坏,那是别人的事情,选择权在本人,旁人无权干涉。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对民众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我苗实曾经有几次被改造的经历,相当痛苦。而且,毫无意义。第一次,为了在经济学方面有所造就,我毅然决然放弃了高中物理教师的铁饭碗,选择了闭门读书,就在这个期间,有人就想改造我,经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斗争,结果失败了,而且是两败俱伤。闭门读书,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著述百万言,读者百万众。第二次,又有人企图改造我,一见势头不妙,我就果断远离了,对方还可以,意识到了以后,充分尊重我。第三次,再有人来改造,一开始我还以礼相待,勉强与之周旋。最后,我直接就不理了。既然话不投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就行了。就我自己而言,一个读书人而已,除了“著书立说,以飨读者”,真是百无一能,从来没想过当什么导师,受人膜拜。至于我的文章或作品,爱看就看看,不爱看就拉倒。有人说是垃圾,也没关系。说到影响,大小也罢,有无也罢,都没有什么大不了。我完全能够意识到,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尊重任何读者的自主选择,而且,我从来都没有企图去完全改造谁,人最主要还是自己改造自己。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路都是在自主选择下自己千辛万苦走出来的,都付出了血汗。而且,成功,有这样,也有那样,与你不一样的人也可以成功,你不喜欢的人也有他的成功,都值得尊重。佛家讲,有八万四千法门。说白了,只要虔诚向佛,用心修持,皆可成佛。《周易·系辞下》有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什么意思呢?前一句,是说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最后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后一句是说,即使有许多不同的打算与心思,但目的是一样的。有位叫渡卿的网友他是这样理解的,前句是引,用来比喻,一致而百虑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对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孔子不愧是孔子,他一句话把世间的一切学问全给概括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试问世上的一切学问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外乎就是为了想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从而使我们更好的生活下去。有了这个目的,但是人们的出发点可就不尽相同了,从而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学科,物理化学伦理经济学等等,包括哲学,从各方面各角度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吗,包括整个宇宙。为了了解人性的本质,孟子提出人性本善,但是相反的,荀子却提出了人性本恶,他们从两个相反的角度去了解人性。在我最初接触了这些思想后,也感觉很迷茫。他们两人都说得头头是道,不容人不去相信,这大概就是一致而百虑吧。人性本来就比较复杂,性本善和性本恶都是一种片面武断的看法。虽然看法的差异如此之大,但是他们都在试图接近人性的本质,目的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