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准备不足时迅速放开资本账户


 国际著名债务评级机构穆迪在北京召开中国信用风险研讨会,盯住“年中回顾:当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穆迪公司高层领导、经济分析师和来自各大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同出席本次会议。

在穆迪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亚太区信用总监Michael Taylor所做的中国宏观信用环境概论中,强调了如下三点内容:第一,反腐行动支持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对宏观经济影响有限;第二,“一带一路”战略是宏大的地区性构想,将对中国产生正面影响;第三,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两方面的下行风险,即建筑业持续低迷的风险和尾部风险。

反腐是否显著压低消费?

来自穆迪的观点认为,相对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而言,反腐行动对消费的抑制并不显著。穆迪预计,反腐行动对消费仅有小幅负面影响,其中奢侈品市场是受到冲击的主要领域,但规模并不大。据其提供的数据,与2014年26.4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国内奢侈品销售占比不到0.5%。即使奢侈品行业相对大幅萎缩,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也将十分有限,其主要影响对象是部分海外公司。

穆迪的看法与以往“反腐对经济的影响”的相关分析有明显不同。曾有媒体指出,反腐对经济的短期冲击直接体现在消费上。例如,政府三公消费的额度被压缩,同时由民间买单的 “腐败消费”下降更为严重,诸如餐饮收入、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五星级酒店的营收和入住等均出现了大幅下降。

反腐行动对经济的短期冲击,还表现在腐败“润滑剂”作用的消失。反腐浪潮的高涨,短期造成在经济效率和过度管制之间起润滑剂作用的腐败寻租行为大幅下降,部分地方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态度,出现“为官不为”的现象。

“一带一路”战略

作为宏大的地区性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将通过打造完整的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网络,加深中国与中亚、南亚、中东、东欧及西欧国家的一体化程度。

Michael Taylor认为,此战略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地区贸易与金融纽带,并加快推进中国政府的长期经济改革目标。在穆迪公布的2014年“一带一路”国家(除中国)的名义GDP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为15%,“一带一路”国家(除中国)的商品出口在全球的占比为20%,两数据均高于中国13%的占比。

此外,从国际投资角度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储备资产占比较高,而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的占比较低。“一带一路”战略将使中国能够增加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建筑与交通运输公司也会从中获益,从而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不过风险也更大。

两类下行风险

穆迪同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存在两类下行风险。

第一,房地产市场显示出回稳迹象,但建筑业持续低迷的风险仍然存在。供应链的联动效应可能会拖累经济增长。同时,流动性引发股市上涨,价格回调将收紧融资环境。目前,货币政策放松旨在缓冲这一冲击,且支持性措施已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效果。

第二,尾部风险不能忽视,即中国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迅速放开资本账户。

首先,当前的国内储蓄投资于海外,造成资金大量外流。这会使中国金融业和国有企业受创,而且,这部分庞大资金的接收国也会受到影响;其次,外国投资者希望利用中国的增长潜力,使大量资金流入中国,这将影响中国汇率和价格的竞争力,且市场受到冲击;最后,从资本流动规模来看,资本账户能否平稳地逐渐放开目前尚不明朗。

总之,尾部风险犹存,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及各级地方政府融资等领域。穆迪指出,中期风险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迅速放开资本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