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产业对经济运行的拉动


今年的时间过半,确保经济增长不下滑的任务更显得尤其重要。中国目前产能和资本都过剩。24个工业行业中的21个过剩,房地产、汽车、钢铁、水泥等全部过剩,成熟的制造业找不出一个产能不足的行业。房地产受政策调控,去化率很低;拿汽车来说,消化目前的汽车存货需要2.5年。“货币产能”也过剩,301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总量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0%,同期美国这一数字为69%,而美国经历了好几轮的量化宽松。较之于经济总量,过剩的货币总量并未转化成宽松的融资环境,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广泛存在。货币相对过剩导致资本过剩,市场上的游资很多,催生一个个资产泡沫。

  过剩产能(包括商品和货币产能)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客观上商品和资金价格存在下行的压力,甚至导致经济通缩,这给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造成极大的困惑,日本过去20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地方负债比较突出,施行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面临一定的窘境。在货币和财政政策双双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消化过剩产能,疏导货币产能的合理流向,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过剩产能不消化,实体经济启动很困难;货币产能出现过剩,容易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

  消化过剩产能靠什么?一方面靠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靠产业转型和升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两会期间提出互联网和大健康,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结合。于是移动医疗风生水起。互联网是一个有效的工具,能多方面改造传统产业,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产销结合,引导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

   几个月前新三板市场的做市交易开始放行,成交量迅猛增长,股价增长迅速。为资金产能过剩找到了良好的通道。

而大健康特别是医疗服务产业,更是消化产能过剩和资产过剩的最佳马车。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投资基本都是重资产行业,所以对资本的去化率很高。而医疗机构的建设同时涉及多个制造业,更是会极大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也为人民群众的必须生活需求改善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