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作为银行混改的试点单位,交通银行的改革方案有望在本月内获批,而中国银行很可能会是继交通银行之后的下一个试点(6月3日《中国证券报》)。
如果交行先走、中行紧随成真的话,那么,中国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说迈出了最为关键的第一步。交行、中行都是中国五家大型银行,从大型银行入手进行混改,是在啃银行业改革的硬骨头。相信430政治局会议做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面没有变的要求后,国企包括国有金融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应该开始加快。
交行作为银行业混合所有制的“排头兵”,这个抉择是正确的。从目前看,交行股权结构最符合混合所有制基本特征,财政部、汇丰、社保、其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占有一些股份。接下来是如何发挥民营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问题,关键还在于较大幅度地扩大民间资本在股权中的占比。
交行率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设计好、操作好非常重要。因为其具有示范和趟水效应。不仅仅是交行内部改革的问题,而且可能成为今后包括中行、工行、建行和农行等国有金融企业改革的样板和示范。从这个意义说,交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豪气和悲壮!最为关键的是抓住国企包括国有金融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之所以对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通过引进民资股东激活国企内部治理结构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管理成本高、经营效率效益低的现状。试图从改善资本结构,注入在市场中打拼的民资资本,使得国企从本质上接上市场化之气,增加市场化机制的高效率基因。这应该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来说,注入民资的市场化基因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了。
因此,国企包括国有金融企业混改的重点是再构股权结构,方向是引进民资股权,减少国有股权。这应该是银行混改的重点。以笔者看,在这里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国有股权的控股地位,国有股份可以减少到非控股地位以下,甚至完全退出。民资、外资都可以根据市场化选择原则,不设置限制条件的进入国有金融企业里。
国有股份有进有退是一种战略选择。国企包括国有银行都已经上市了,股份都可以在一二级市场流动流通。这就给国有股份进退这些企业创造了天然条件。在今天的混改中,国有资本从国企中退出一部分或者完全退出,去充实最急需的、庞大的社保基金缺口;未来需要控股银行时,完全可以利用实力雄厚的国有资本从二级市场购入银行股份,实现控股地位。这种进退自如的操作,既搞活了国企包括金融企业,也搞活了国有资本,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交行混改一定要把重点和核心放在国资退出、民资较大幅度进入上。民资进入拥有一定话语权后,包括内部的高管选拔、劳动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将彻底市场化。比如:高管人员的选拔将会从目前的任命制,转变为彻底面向海内外进行市场化公开透明选拔。这样的话,接下来的薪资就应该完全与市场化接轨。市场化选拔的高管,实行市场化薪酬,是理所当然和天经地义的。
一定不要把员工持股作为国企包括银行混改的重点。否则,就误解和搞偏了混改的本质。员工持股一定要以约束机制为主,激励机制为辅。员工持股最好是从公开、透明的二级市场购买为好,以此约束员工对本公司有“二心”,通过连股连心激励员工对本公司的忠诚度和向心力。如果员工持股通过低于二级市场价格增发或者赠予,那么,国有企业作为全民的资产让内部少数人占有,于理于法于体制都难以自圆其说。
民营资本进去就是要赚钱,通过混改,银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将为银行估值带来显著推动;关键在于这将是银行彻底走向市场化的切实之举,甚至比国有银行改制上市意义更大。
总之,各种信号预示着银行业混改大幕已经开启,更大的动作或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