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高估了昂山素季对中国的影响


缅甸反对党领袖、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今天(614日)结束了对中国为期5天的访问。她虽不是缅甸政府领袖,也不可能是国宾级别,可大家都把她作为缅甸的代表来看。考虑到目前微妙的中缅关系、这位女政治家的鲜明立场和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她当前面临的困境,这次来访具有多重意味。

 

客观的说,眼下中缅曾近乎独有的关系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自从2011年实行改革之后,缅甸打开了国门,也逐渐摆脱孤立的困境。然而,缅甸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同时,中缅关系却走入低谷。特别是近几个月来中缅关系进一步降温,因为缅甸果敢地区的骚乱已经影响到中国。

 

对于缅中关系何去何从,双方都有疑问。打“昂山素季牌”对中国有用,这样可以把中国的消息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传出去。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获释以来,昂山素季一直坚持认为,缅甸必须维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还亲自参与解决中国投资项目——莱比塘铜矿受阻的协调,并且呼吁当地民众支持铜矿开采项目。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昂山素季是令人钦佩的。在中国,她漫长的软禁生涯匹配着她同样漫长的“敏感”待遇。对于中国而言,在民主化之前支持缅甸政府,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考虑,自然不可能在那个阶段邀请昂山素季访华。缅甸民主化之后,昂山素季和官方达成和解,当选议员,有了官方身份,自然就可以相互来往。

 

既然此次访问能够成行,就说明中国和昂山素季已经就那些敏感的政治问题达成了共识。对缅甸来说,有巨人中国在附近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忽视这一点就是自担风险。反过来,缅甸对中国始终具有极大战略重要性,缅甸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和南亚的大门。

 

在人类历史上,慷慨激昂、快意恩仇的反对者从来不缺,但从反对者成功转型为政治家的个案却少之又少。昂山素季算是转型成功者之一。因为她知道,在缅甸政坛,更需要调和利益分歧、居间斡旋折冲、有退有进的行政管理才能。如果一味地指责、为反对而反对,虽然看起来很过瘾,却往往会埋下社会撕裂的病根。

 

昂山素季此次访华,在舆论场引起了热议,许多评论认为她的来访,可能对中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可能让中国改变其外交政策。例如,她访问中国前后,果敢地区地方武装单方面宣布停火,并表示将与政府进行谈判;中缅将就正在计划中的连接缅甸若开帮与中国昆明的铁路(造价200亿美元)建设进行谈判。

 

但通过这些现象,舆论场就肯定昂山素季将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恐怕过于高估了。对于昂山素季此次访华,我们实在无需过多想象,切勿将那个软禁期间被套上光环的昂山素季和今天的昂山素季混淆。中国邀请昂山素季访华,是国家的战略利益需要,也是中国外交战略成熟的具体体现,而非她个人的能量有多大。

 

反之,​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看,中国对缅甸的影响都要远大于缅甸对中国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应当怎样应对缅甸之变对中国的影响,而在于我们怎样能够运用软硬两个方面的强大实力,来影响缅甸。

 

缅甸11月份总统大选后,其政治力量料将经历新一轮的洗牌。一个可能上台(由于受缅甸宪法限制,昂山素季无法参选总统,但她仍然可能担任国会议长,或者政府总理)的反对派领导人,前往中国访问,能谈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指出这一事实,并无任何贬低昂山素季的意思。她依然是非常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只不过她仍然需要服从政治的逻辑。

 

不过,无论谁掌权都不能罔顾缅甸人民的发展诉求,都不能不根据现实调整政策。换句话说,即使昂山素季主导缅甸政坛,缅甸在经济上的寻求新平衡的同时,也会寻求政治上的新平衡。但在政治上,缅甸同样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因为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有能力来帮助缅甸实现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