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必对副市长辞职展开过度想象


近日,山东菏泽副市长张毓华辞职一事,在网上引发关注。特别是辞职之后将从事什么工作,更成为关注的焦点。

 

虽然厅官辞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1992年的下海潮,更是让一大批厅局级高官下海经商,当今商海中的很多风云人物,就是那拨辞职潮下海的公务员。相反,如果不是那次辞职潮,公务员队伍会更加拥挤,中国也会少了一大批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少了一大批企业家。

 

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当一位厅局级副市长辞职下海,竟然还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引起许多人的过度猜测,一些媒体甚至也在质疑,副市长当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呢?他会辞职干啥呢?是不是有问题呢?等等,好象张毓华辞职,肯定有什么问题。有的媒体和评论则干脆把张毓华辞职与《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对照,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辞职官员出事的案件进行比较,以此来要求对张毓华辞职必须进行审查,以证明其有没有问题。

 

殊不知,张毓华是辞职,不是出逃,是正常的个人意愿,而不是外部原因,为什么要展开过度想象、过度猜测、过度臆想呢,难道一名厅局级高官的辞职,真的能够让舆论和公众的神经这么兴奋吗?

 

据新京报报道,经与张毓华在菏泽工作期间的秘书联系,张毓华实际已于今年5月便从菏泽离开,下家是深圳的一家保险公司。也就是说,他辞职以后确实经商了,所不同的是,他经的不是荷泽本地抑或山东省范围内的商,而是一脚跨进了深圳,到与他此前从事和分管的工作毫不相干的领域。只是不知道,相关媒体和人员,会不会又要强行将其与他曾经工作过的港澳办挂起钩来,认为他的新的工作与此前从事过的工作有关联呢?

 

我们说,在市场经济下,公务员辞职应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特别象张毓华这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官员,更应当带头从公务员岗位走出来,更加直接地投入到经济工作中去,投入到商海中去。同时,一些在商海打拼了多年、也取得一定成功的企业家,则可以进入行政机关、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从而把如何发展经济的理念带进政府机关,并改变目前行政机关不了解企业、不知道企业疾苦、不知道如何为企业服务的现状。

 

事实上,从近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的情况看,官员辞职的案例也已经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辞职的人员则更多。而他们辞职以后的去向,大多也是与金融业务相关的领域。那么,这要不要回避呢?如果回避,他们辞职后又能从事什么工作呢?

 

显然,按照《公务员法》等相关规定,公务员、特别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辞职以后,确实需要对其可能从事的工作有所关注,但决不能生搬硬套,把他们辞职后的再就业之路堵死。如果这样,就不可能再有公务员辞职了。那么,行政体制改革就会遭遇极大的阻力。必须注意,敢于辞去公务员的,一般都是能力比较强、有开拓创新和吃苦精神的,一旦他们经商,成功的概率都比较高。如果能够对他们的辞职经商给予更多的支持,对创业创新是会有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的。除非他们带着违法乱纪的“实际成果”下海经商,必须认真查处之外,对正常的辞职经商,千万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猜测和猜疑,不要过度挖掘他们辞职背后的所谓“秘密”。在经济面临较大困境、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要求很高的情况下,需要更多有胆识、有魄力、有能力的人进入商海,带动更多的人去创业创新。只有这样,经济的转型升级才有希望,摆脱困境的步伐才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