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灵的迷惑—《揭秘血管病》连载之三〇
2.6 对心灵的迷惑
人类面对世界,始终不理解自己是谁,或者说,始终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什么。始终认为自己身体里有颗内心,是能感悟世界的智慧心灵,而且,我们的心灵是世界上独有的,我们坚信我们有这种东西,人人都坚信不移。然而,心灵这东西却又很难捉摸。全人类始终走不出心灵的迷惑。
因为我们对心灵究竟为何物始终看不透,于是就造出一系列与心灵有关的大量概念,譬如,精神、意识、思维、思想、精、气、神、灵等等,这类概念被大量使用,并用这类概念构筑出文化文明。越是不懂心为何物,由心而派生出的虚幻概念就越多,这类虚幻概念使得我们的思维活动变得异常复杂,形成一套又一套的学问,影响着社会、哲学、科学、文化、以及各类理论,人类在迷惑中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了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我们喜欢这个精神世界,我们的后代,越来越习惯这种虚幻的文明。
世界是物质的,生命是物质的,人类是物质的,人所具有的这颗心也是物质的,心里的一切思维活动绝对超不出物质运动规律性,肯定仍然是物质的,根本不可能有非物质的精神存在。就是说,思维活动是能被我们认识的物质运动。人类正视这一点,并达成社会共识,才能在客观世界中获得真正自由。
人类至今不理解心灵,这是整个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人用三种角度看事物,哲学角度,科学角度,常识角度。让我们从智慧之学的哲学来考查一下。
哲学在精神和物质、意识和存在、主观和客观问题上没少费笔墨,说来说去就是心灵和世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人的这颗脑袋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虽然我们承认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然而我们要辩解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离不开物质,但又不同于物质而具有精神现象的特征。”这样的辩解,“不是物质本身”,“具有精神现象的特征”,就强调出精神和物质的不同,这样,我们就有理由把世界分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部分,让他们并存,客观世界有物质世界,我们人类的主观世界有精神世界。不是以并列冠军身份登上世界领奖台,而是你第一我第二,以彼此彼此的身份站在客观世界领奖台上。我们认定了我们大脑中所思所想的东西与物质世界不同,选择精神是特殊物质这种策略性表述,一定要把人这颗心抬到世界之上。这种自大狂的态度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如果我们始终认识不到思维活动具有遵循生命规律的物质属性,我们就很难闯过第三关,就会永远陷落在迷途中。
小结——思维活动是物质的,不应当理解为非物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