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暴涨是一种病态上涨


   中国创业板被世人誉为神创板,确实还真是具有神的特性,因为投资者再出狂言,地球上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止创业板暴涨,事实也是如此,创业板暴涨是一波接着一波,今天再次暴涨5%,收报3901.54点,最高达到3912.48点,市盈率也已经高达199.77点,没有外力打破突破整数200点大关已经是板上钉钉。成为全世界估值最高 的创业板,也是世界上估值最高的板块,把世界知名的创业板市场纳斯达克市盈率远远甩在后面。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投资者恶炒创业板就是一种病,而且病得不轻,已经是走火入魔,病入膏肓,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衡量一个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其估值有没有脱离公司价值,最直观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市净率,另一个就是市盈率,限于篇幅,本文仅仅针对市盈率来说事。
  从国际市场来说,国人一向对美国股市佩服有加,简直是顶礼膜拜,一切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开放都要以美国资本市场为准绳,比如注册制,比如新股发行,但是唯一不能与美国市场相提并论的就是创业板市盈率,那是要特别对待的,中国创业板市盈率岂能与美国纳斯达克看齐,但笔者认为既然资本市场要开放,那么不仅仅是制度,更重要的估值也要与美国看齐。
   为了有一个总体概念,笔者先从中美股市整体市盈率说起,作为整体市场,纽约股市整体市盈率下限一般为10倍市盈率,上限为25倍市盈率,指数绝大多数时间在10-25倍市盈率之间波动。若低于10倍,预示熊市很快就会结束;高过25倍,预示熊市即将来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市场PE值低于10倍与高于25倍的时间不到整个交易时间的10%。当然纳斯达克市盈率比道指和标普要高点。
   以纳斯达克为例在1998-2000年美国“科网泡沫”的最高峰期间,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2000年3月见到大顶5132点,当天纳指的市盈率80倍,而中国目前是199.77倍,大约是美国泡沫破灭时的2.5倍,证券时报简单统计了纳斯达克中概股和创业板市值前5的公司的市盈率,发现纳斯达克市值前五的中概股,有三家百度、网易、携程网市盈率分别为35.12、18.33和226.04,有2家亏损,创业板市值前5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159.26,纳斯达克中概股市盈率普遍低于创业板市值前5的公司。不过有意思的是,市值前5的公司有三家公司市盈率低于板块平均水平。因此无论是整体市盈率还是单个公司市盈率,中国创业板与美国纳斯达克相比,估值都存有明显的高估成分。
   创业板与美国纳斯达克相比,无论是指数还是和个股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市盈率极高,这表现在多个方面,以前是三高发行,现在是以同行业市盈率发行,但均不能逃出个股起点估值非常之高,目前是一连十几个几十个涨停板推高估值,低估值收益基本与二级市场投资者无缘,一旦一字涨停板打开,市盈率就已经是数百倍了,典型的如暴风科技,目前是亏损的,但股价是258元,其总市值是同类型中概股的数倍,而盈利水平是同类型中概股的几分之一。更为难堪的是创业板市盈率不仅是上证综指20倍的9倍多,更是银行板块的12倍左右,但二级市场依然是创业板不断暴涨,以银行为代表的个股横盘整理,其中折射出什么样的估值扭曲,折射出是么样的投资观念扭曲。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历史上设立资本市场的初衷是为国企解困服务,目前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时代,中国股市尤其是创业板已经成为服务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大众创新性技术的重要载体,相比传统经济新技术产业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在媒体不断渲染下,在上市公司不断描绘蓝图下,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已经赋予了太多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神化,并赋予了魔幻般的神秘色彩,一旦上市公司沾染上互联网+的概念,似乎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就已经被彻底打开,股价就可以享受极高估值,投资者就可以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上,但是也忽略了互联网企业前期也是一个烧钱行业,成功者寥寥无几,市盈率不断进化为市梦率市胆率,投资者在缺乏理解下,在大资金操纵下,盲目追高,已经完全丧失了对高估值风险应该有的警惕,不管业绩成长性如何,那就是一连几个涨停板,动辄股价翻几番,已经成为创业板的常态。
  以京天利为例,今年1月,京天利宣布,以现金方式作价8239.14万元收购上海誉好80%的股权。其中的8055.68万元系从募集资金变更用途而来,8000多万元能产生多少收益,能给公司带来多大想象空间,但复牌以后公司股价是飞云直上,从100元涨到300元。
  从创业板高价股中,从全通教育到安颂信息再到长亮科技,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入互联网+或者是软件类行业,实际上单单从全通教育第一高价位来看,缺少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依据,但是联系到所有高价股的背景持股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固定的套路,并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公募基金联合持股和介入新技术行业,不管是因为基金介入才有并购行为还是先有并购行为才有基金进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者总是难以割舍,难以阴影不离,或许就是时髦的市值管理。
   从创业板走势看,虽然全通教育安颂信息光环新网等高价股股价已经从高位陨落,但问题是众多个股不断崛起,星星之火照样可以燎原,众人拾柴火焰高创业板指数是新高不断,其缘由何在?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高层不断强化下,在媒体不断渲染下,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这种共识又来自于经济转型,为国家复兴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为了配合经济转型,在政治体制层面在税收层面在财政方面乃至在金融层面都给与大力支持,所以这种转变就显得内涵丰富,过程漫长,并赋予了某种政治含义,而在中国一旦某种经济行为与政治挂钩,其非理性一面就会显露无疑。因此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将在很长时间内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给投资者提供无穷的想象空间,所以创业板疯牛已经延续了将近两年时间,还看不到暂停的迹象。
   正是由于经济转型深入人心,互联网+深入人心,所以投资者在遭遇全通教育安颂信息等投资者亏损以后,只是有一时半刻的沮丧,也就是表现出一天的暴跌,套用一句口头禅那就是牛市氛围下是慢涨快跌,并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长时间颓废情绪,也没有表露出应该有的警惕行为,过后投资者依然是非理性疯狂的,依然是信心百倍的,追逐高额利润的贪婪依然快速升起,依然不计后果的投身于火热的创业板炒作大流之中,依然十分疯狂的追逐余下个股,不断推涨股价。这就是创业板长久不衰的真谛。说到底就是新技术丰富的想象力已经把投资者的理性已经充分融化,在投资者心目中只剩下新技术带来的美好未来。
  实际上投资者并不是最早就在追逐虚无缥缈的互联网+,因为他们不是生活在一个新技术童话之中,而是一张无形大网牢牢罩住投资者的思维,让投资者的理性渐渐丧失殆尽,从而不顾一切的追逐概念。一个是国家层面的不断强化,另一个是卖方市场的不断渲染,三是大资金不断股价操纵,联合坐庄。
   关于第一点上文已经予以阐述,就卖方市场而言,分析师不顾实际不断调高股价预期,不断调高创业板未来目标位,证监会日前公布的六种股价操纵就直指这种不道德行为,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配合市值管理与机构合谋推高股价坑害投资者,但是投资者无法识别这种行为,不追涨就落入一个不赚钱的煎熬,而当大家一起追涨的时候又会成为高位接盘侠。分析师和上市公司不断美化并购或者是公司涉足的新技术行业,表面上是为了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但是这种涉足由于技术人才方面的原因,能否产生效果,带来ROE明显的增加,能否信守承诺,达到原有业绩增长预期,在财报以前是很难有一个明确判断的,但好在大家不看重业绩真实成长,只看重短期价差,而这种自我强化的行为对股价推涨是有良好的诱惑力的。所以上市公司一旦涉足热门行业,股价一律直奔一字涨停而去。尽管这种并购重组或者是投资新技术行业,很多不是主业的改变,是为了配合市值管理的一种人为刻意安排或者干脆就是量身定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根本没有多大帮助反而有可能成为累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失去理性判断下,这种行为在市场之中在投资者心中形成的正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就是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截然不同,他们是要看到业绩的改善而内地时只要看到概念护身就可以。从中国投资者一以贯之的追逐重组题材就可以看出中国股市不同于其他股市独特的定价理念和投资逻辑。
   从创业板来说,不断暴涨,股价不断创出新高,第一高价股不断变换,其背后显现出公募基金的身影,证监会列举了几种情形,(二)制造、利用信息优势,多个主体或机构联合操纵股价的;(三)以市值管理名义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公司高管内外联手操纵股价的;(五)利用“天价”标杆股影响市场估值,联合操纵多只或一类股票的,说得非常清楚,股价暴涨与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密不可分。
  证券市场的收益要靠上市公司来创造,要通过上市公司你不断壮大来实现,但是中国上市公司总是不断追逐热点,不断追逐概念,连场地资金人才都没有的公司也要改名叫P2P,这就有点走火入魔了,因为概念的追逐不会带来利润的增加,反而因为不断追逐热点而荒废原有的主业,导致盈利水平逐年下降,全通教育京天利安颂信息一季报业绩如何,全通教育下滑两成,安颂信息一季报营收放缓。因此股价就缺乏内生性增长的额基础与动力,股市成为了负和游戏,投资者赚钱就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投资者亏损上面,所以中国股市成为最大的赌场,成为一个投机的场所。
 
   创业板暴涨其实质就是中国股市的一个通病,只不过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而已,那就是股价操纵下的一种理性丧失,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