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父亲总是难与子女融洽?


 为何中国父亲总是难与子女融洽?

-----一位朋友问我在父亲节收到什么礼物时而产生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休息自己一个人在家莫名其妙的郁闷,所以就到公园里去散步;谁知在公园里碰到一位认识的朋友,他问我父亲节收到什么礼物没有。我说我没有什么礼物呀,因为昨天固定电话坏了而且下雨;所以自己一个人在家还生闷气,根本不知道星期天是父亲节。他说他也是如此,一个姑娘竟然结婚后还与自己的父亲生气;所以父亲节也没有见到姑娘的问候或礼物,估计还是为当初不同意她的婚事而记恨。

正是朋友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一个从来没有与自己好好交流过的父亲;但父亲对我的担当却使我终生难忘。那还是我读初中的时候,遇到当年武斗之中而我正好伤寒;自然高烧说胡言乱语,说是武斗中受伤的;结果在学校昏迷了一天一夜。学校竟然要我父亲放弃治疗,说是学校尽力了;但父亲没有放弃,与我堂兄两人用竹床抬着我先是送到公社卫生院;治疗了一天没有作用后,又用竹床抬着我送到县医院。县医院排除了武斗受伤,说是伤寒;于是父亲守在那里;他后来与我堂兄说如果县医院治不好,他还想抬着上省医院。而这些事都是我不知道的,因为我是昏迷了三天三夜才在县医院苏醒过来。

我听家里人说,我昏迷后母亲只知道哭;而父亲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抬着我到处求治。虽然如此,但我并没有改善与父亲的关系;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父亲竟然什么关系都不能为我找;所以我初中毕业就不得不为了我这个大家庭而自己奔波。要知道我下面有一个弟弟与五个妹妹,所以我这个大哥是如何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也正因为如此,我这个从来一直超支的家庭只有我在公社企业干活的那年才第一次过年用我的钱为全家人添置新衣服。正因为自己的人生路需要自己闯,所以我一直是自己自作主张;从来没有与父亲商量过什么。因为在我的想法里,商量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所以后来考试上大学以及大学后分配工作,我也从来没有与父亲商量过什么;全部是自己自作主张的结果。再后来即使是农村住房搬迁,我也是只出钱而没有与父亲商量;因为我一直以为父亲不是一个商量的对象。

虽然我什么事情从来没有与父亲商量过,但我还是经常给父亲买些特产回家;如我到任何地方出差,都会将当地的烟带些给父亲。我的工作服或雨衣套鞋等,也都是节省出来首先给父亲;因为我想什么东西都置办齐全,这对自尊心强的父亲难道不是一种满足吗?可后来老了的父亲还是与我吵了一架,说我什么都不与他商量;而我弟弟每次回家都与他商量。我当时也火了,说弟弟与你商量究竟做了些什么;什么都没有做,只图嘴巴快活就高兴了。而我回家干任何事情都是自己出钱还出力,难道我还是错的吗?从此以后父亲再也不说什么话了,但感觉到他的确是老了。现在想起来这些年我回乡干任何事情,哪怕父亲再有想法也沉默不语地维护着我的事情成功;而父亲去世后,我回乡干任何事情都是郁闷,因为再也没有一个沉默不语而全身心维护你成功的人了。

从父亲艰难人生里我领悟到培养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虽然从来也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但我却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我总是用自己的人生榜样来引导孩子。我不仅不抽烟喝酒外,几乎任何不良嗜好都没有;而且生活严谨与规律,如从我的孩子上小学开始我家每天就只开一个小时的电视;晚上六点半儿童节目是小孩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是我们大人看;然后就是关电视而全家人自己看自己的书。有几次乡下来亲戚还很不理解,难道需要为孩子做这么大的牺牲吗?但我家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一直到孩子上高中住读我家才有晚上看电视的习惯。

虽然我的孩子是城里的孩子,但我没有忘记要他知道我的家在哪里;所以每年都要带他回乡下去住几天,而且任何需要办酒的事我从来都没有在城里办;全部是回到乡下去热闹。当然在这里我也需要自己处理好两边的金钱关系,因为回乡下办酒是不可能由父母亲出钱;而且他们也没有钱。所以每次办酒之前,我都是将我自己的稿费寄到父母亲手里;然后办酒后父母亲还能给钱孙子,所以每次回乡下办酒也叫我爱人高兴;说回家吃酒还能收礼,这可是一举几得的好事呀。殊不知我在这里面的角色,因为我需要维护大家与小家的和谐。

也可能是人生的因果关系吧,我竟然在孩子那里同样也成为了没有关系的人;同样孩子干什么都不与我商量,全部是自作主张然后再告诉他妈妈;所以我知道孩子的任何消息全部来自于孩子他妈妈的二次信息。也正因为如此,我生气也只能是生闷气了;谁叫你不能为孩子开拓前进的路呢。在我们这个关系社会,任何孩子都能通过比较得出谁是最应该敬佩的人。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这没有关系的父亲想用自己那不并宽广的后背为孩子遮风挡雨,可孩子竟然还并不领情。因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人生路上,哪怕自己全身湿透也需要一个通途。

是啊!既然我不能为孩子创建一个通途,那么就为孩子免除后顾之忧也是一种父亲的责任呀;所以无论孩子到哪里,我这里没有任何需要他分心的事;因为我们从来对外只发布高兴的事,而任何痛苦的事都是默默地承担。也就是说即使我当年下岗,我的父母亲与我的孩子至今都不知道;因为我用我的拼搏去弥补经济上的损失,从而使他们感觉不到经济上的落差;这也是我作为子女和作为父亲的担当。

有人说是“父爱如山”这是中国人的真爱无言,我原来的文章说过“父爱如山”是中国人的脊梁;所以父亲虽然对孩子同样爱但却和孩子存在着交流困难,因为父亲对孩子总是管教严厉或外表冷漠而使两代人产生距离。再加上“母爱如水”,所以孩子亲近母亲而疏远父亲也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使两代人的心灵深处没有距离,但外表上还是依然显出与父亲关系淡漠。正因为如此,中国人至今都很少有人会面对面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爱。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父亲即使表示孩子孝顺的同时,还是感觉到离孩子比较“远”;“孩子心里有我,每年过节都送我礼物;但就是聊不到一起。上学的时候和同学玩,上班了和同事玩;在家里除了上网,就是吃饭、睡觉”。而据一家社交网站调查显示:44.8%的受访者最不喜欢父亲严厉的一面;41.3%的受访者不喜欢父亲唠叨的时候;另有37.9%的受访者不喜欢父亲对自己要求太高。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虽然51.7%的受访者表示会第一个想到父亲,但82.8%的受访者更愿意和母亲说心事。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父亲只有默默承担责任的份;因为回报那是非份之想。所以我没有得到任何礼物也没有什么心理不平衡,因为在我们心里永远存在只要孩子自己感觉好就是自己真正的快乐。虽然我们这些没有关系的父亲不能为孩子创造通途,但我们的心依然希望孩子有自己的快乐人生;所以决不能给孩子添堵是很多没有关系或权力父亲的最普遍心理。如果能用我们自己的痛苦来换孩子的幸福,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父亲会毫不犹豫的换;这就是虽然与孩子不融洽的中国父亲,因为孩子快乐就是中国父亲的最大追求;只是这种表现通常是默默的背后行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