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总书记的批示,既体现了中央对保护耕地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持续保护好耕地任重道远。
首先,耕地占补平衡需要规范。当前,保护耕地正经受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土地需求压力,每年城镇、工矿、交通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数量巨大。虽然有耕地占补平衡的规定,但实际还是出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比如一些地方逼农民上楼,表面是新农村的异化,实质是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下的乱象,把农民赶到楼上去,可以腾出更多的庄基地复垦成耕地,然后用转换出来的耕地指标换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好像是农村的土地值钱了,实际上却是变相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而用庄基地复垦成的耕地,其质量可想而知。还有的地方占有城市周边的良田,然后去山区、荒滩复垦土地,更有不远百里千里甚至跨省去复垦土地的,让耕地占补平衡成为“账面平衡”概念。这些情况如果不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将严重损害我国的耕地基础。
其次,土地流转需要“降火”。一说促进土地流转,一些地方就兴起归大堆、垒大户的风潮,把土地流转简单地理解为大规模集中,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往往有规模,却难以有效应。特别是一些工商资本,在没有成熟经营项目的情况下,大兴“跨界”经营之风,长时间、大面积流转占用农民耕地,导致土地流转价格虚高,一些想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村经营主体却因此流转不起土地。由于土地成本偏高,资本下乡所经营的普通农业项目根本无法盈利,只能非粮化、非农化;更有企业打着务农的旗号,暗地里打农民土地的主意,埋下了农村社会的隐患。所以,必须降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虚火”,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放宽土地流转的视野,以多样化的途径实现规模经营,像合作经营、土地托管、入股合作等,怎么合适怎么来,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要坚决制止做“样板”,追求“高大上”的土地流转政绩工程。
第三,农村土地改革与服务需要加强。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还没有完成,土地抵押、担保等权利还在试点,农民手中的土地还没有充分体现“财富之母”的作用,增加农民财产权利需要更多努力。适应农村土地流转新形势的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方便、快捷、科学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还没有相应形成,防范农村土地经营风险的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切实需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的相关奖惩措施需要尽快建立,以真正激发农民搞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土地管理的思维、手段还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需要与时俱进,努力实现数据化、在线化,以更加高效和便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保护耕地的弦始终不能松懈,促进土地流转一定要规范有序,农村土地服务要加快创新提升,才能真正为子孙万代守好地,种好田。
(二○一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保护耕地任重道远
评论
2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