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大地邑峰耸 法乳源流云门寺
曾祥裕(赣南杨公风水培训中心 、微信号ZXYFS6146794)
初夏的韶关入雨初竭,韶关唐总经理和卢总经理的邀请到该市,为他们的新居堪察风水。事后,他们陪同我到乳源县云门寺考察。
初听乳源,自然让俗人联想到女人的乳房,但是乳源地名的由来,是与它盛产石钟乳有关。史书对石钟乳多有记载:李时珍曰:“石钟乳乃阳明经气分药也”。 清屈大均著《广东新语》载:“乳岩之水,流至白土,二三百里,亦皆钟乳之纯英所注……明初,乳源岁贡二十斤(钟乳粉)。”清光绪元年(1875年)《韶州府志》载:石钟乳“产乳源者佳,明岁贡二十斤”。民国十四年(1915年)版《辞源》记述:“石钟乳,出广东乳源县乳岩者最著”。经御医鉴定,石钟乳果有拔毒、润肺、降火等神奇功效。于是,皇帝降旨,岭南这块地方的石钟乳从此列为朝廷贡品,同时赐名这个地方就叫“乳源”。
但是,依其地名,乳源之地肯定有酷似女性特征的山峰。经查史料,果真如此。今乳源县城北面北环路,从解放北路路口沿今看守所直上至乌石(庙背)村的西面山叫丰岗岭。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乳源县志》载:“丰岗岭,县北三里,脉接秀顶山,形如睡象,为县治主山,一名乳峰。”民国三十年(1941年)《乳源县农村调查报告》称:“乳源县城中有乳水,南抵曲江”。说是乳(南)水东流,源自双峰山下。
双峰,自古以来,人们都形象的比喻如两座乳峰,南水即如乳水,乳之源也。双峰山,又名“犁头咀”,即今南水电厂后山,山势巍峨,双峰高耸。五代南汉大有元年(928年),云门文偃大师二世法嗣广悟禅师在半山创建“双峰山兴福禅寺”,至今时越千年,遗址尚存。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知县张安仁将县城从虞塘迁到洲头津后,双峰山为县西之屏障,成为古八景之一的“双峰叠翠”。有古诗赞曰:“邑治西边两个峰,亭亭苍翠起层空,双龙远跃南溟水,二柱高联北斗宫。”诗中蕴含“邑(乳)峰高耸,乳水源流”之意。还有“玉容潇洒风尘外,淑气霏微翡翠堆”等诗句,寓意赞美——大地之母如此多娇。
如此秀美山水,肯定有风水典故。
据说,明朝把县城从虞塘迁来洲头津的那个知县精通地理,明初乳源县城迁洲头津后,峰岗岭成为县城之主山。此岭为象形,是一头伏地象,头朝南,尾向北,蛰伏洲头北岸,放眼河南文秀,正跃跃欲试“飞象过河”。丰岗岭是一头灵气十足的神象,象鼻子从现在的福源新村一直伸到今县政府所在地,原县衙正堂是坐北朝南的,县衙坐落在龙脉结穴的象鼻咀上,“府临一水映青葱”。大象七孔俱全;丰岗岭西面和东面有相对称的四个溶洞,是大象的耳孔和眼孔(睛);今县政府大院内的东西两侧,古代有两口古井,是大象的鼻孔。大象的屁股孔在乌石(庙背)村西面,圣珓石再往前约一百米的山崖上。
乳源县除了石钟乳出名外,还有云门山大觉禅寺,俗称云门寺,坐落在今乳源县城北六公里的云门山下,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六祖慧能七传弟子文偃禅师创建,并在此创立云门宗,成为云门宗祖庭。
据今存云门寺的南汉古碑记载:文偃祖师圆寂后葬方丈室塔内,十五年后启塔,“肉身如故”。南汉王刘晟即命“部署人船往云门,修斋迎请”。把文偃真身用船经乳水(南水河)运往都城广州,“迎引灵龛入于大内”,“大陈供养一月余日”。
云门寺在当时名声大震:因其为名师创建,又得南汉国几代君主崇佛,建筑规模是全国最大的禅院之一;寺院有皇帝赐额,从“光泰禅院”到“证真禅寺”,再勅升“大觉禅寺”;还是云门宗的祖庭。所以,其影响及于京师和朝廷,甚至可以说挟皇权之势。时南汉皇帝广赐土地予寺庙,“数十里广置田庄”,“名山秀水,膏田沃野,率归于浮屠”。当时的云门寺,可谓声名盖世,盛冠一方,“天下学侣望风而至”。
是日,我们步入云门寺,感觉它的依山而建,气势壮观,主要建筑有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楼、禅堂、斋堂、教学楼、功德堂、延寿堂等。雨后的路面上湿漉漉的,湿润的空气山风吹来,透出几丝凉爽。只见香客络绎不绝,他们虔诚地手捧着香烛礼佛。
我每到古寺,就对它的前身有浓厚兴趣,因为名寺出高僧。在云门寺了解到禅宗在南方发展的脉络。
据了解,禅宗六祖惠能圆寂后,嗣法弟子有湖南南岳怀让和江西青原行思两个法系。到唐末五代间,南岳一系形成沩仰和临济二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合称禅宗五家。云门宗的传承 是:青原山行思--道悟--崇信--宣鉴--义存--文偃。文偃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广福院得义存印可后,就来到韶州”。据《五灯会元》曰:“我有三句话,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悟此三句便可入道。
可见,云门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当然云门寺发展与佛教大师虚云密不可分。
1943年,近代名僧虚云从广东曹溪来到云门寺,见古寺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但文偃祖师肉身犹存,就发愿重兴云门宗祖庭。在虚云大师的努力下,1943年至1951年,历时10年,先后修建了殿堂楼阁300余间,雕塑佛菩萨圣像100余尊,并安禅传戒,演教弘宗,使梵宇重光,钟鼓重鸣,宗风重振。从1953年起,虚云法师的入室弟子佛源继任云门大觉寺方丈,实行农禅并重,以寺养寺。
虚云大师精通风水术。他每看到古寺衰败,就会从调理环境风水入手。南华寺获得新生就与虚云大师调理风水有关。
云门旧寺坐西北向东南,乾山巽向,大殿三门,正对雷公岭,于风水格局均属不利,左侧背受溪流之冲煞,右前方遭白虎山之威胁,左前方不现青龙岭,于整个格局,颇不协调……虚云大师细察山川之形势,分析风水之利弊,改正山向,仍坐西北朝东南,取辛山乙向,让大殿三门,正对观音岭。 如此改风水有四利:一者,全寺靠正主山,避免左侧背山气之冲煞;二者,青龙岭高于白虎山,免除右前方之威胁;三者,正对观音岭,案山佳胜,诸峰罗列,并有大小旗山,形成贵人拱卫之象;四者,全寺梵宇,远观近看,符合天然局势,后坐稳靠,前面开阔,左拥右护,藏风聚气 。
据说,当年虚云老和尚建寺改坐向,考虑到后面靠山山脉从右至左直走,没有延伸出左右环抱之青龙砂与白虎砂,认为风水不好。于是,建寺落成后,虚老带领僧众挑土筑坝于左右两边,成环抱之状,并于坝上广植竹树,今己长成参天大树。这也是风水中的先天不足后天补的案例。
云门寺在文革期间也遭受灭顶之灾。现云门寺戌山辰向庚戍与戊戍之间界缝,寺庙中轴线不是正对后山,而是坐于两山之间的山凹。
虚云长老是中国禅宗泰斗。他一生专注弘法,悲深行苦,对近代中国佛教的振兴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云门寺为了纪念虚云长老,在后山下建了虚云纪念堂和僧塔。在江西九江永修艾城镇云居山真如寺也设立了虚云纪念馆。
(温情提示: 为满足易友学习风水的需要,曾祥裕欣然接受广州杨公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邀请,7月15日,在美丽的风水名城广州举办杨公风水弟子学习班, 联系方式: 电话 13802426318、13798021688 ,QQ QQ 2738571620 , 网址www.gzygf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