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企业发展的简单辩证


城市赖以成立的条件在人们经济收益的提高,这自然需要企业的支撑。克鲁格曼认为运输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选择接近消费者的地方,这也说明了企业活动对于城市的意义。拥有历史的城市也缘因于地主庄园经济的支持,现在新兴城市也在于企业生产活动的延伸。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也增强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人员、观念、资本的交流获得质的提升。

通过硅谷的形成将这个过程简而化之,IT企业和金融机构相继入驻推动硅谷成为中心、成为城市。企业起初承载 的是为降低成本而来,或者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得这一产业具有优厚的发展基础;而城市的兴起使得它不得不背负社会的责任,这是有意或无意中形成的,虽然企业唯 一的、正当的、合理的目的在于获得利润,但人们因它而改变生活,城市因它而改变格局,因此企业的发展便不再单纯,它的成本与城市的发展休戚相关。

企 业规模的扩大存在收益递减这一现象,单纯的看问题容易忽略本质的地方,它所在城市因它而来的发展为它带来的负担,日益增加的资源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 资、从业人员聚集管理成本的上升等等这些都稀释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当然无不否认的是这些也在降低企业的成本。边际效用是企业增加员工与否的度量,增加最后 一名员工的边际效用将是负的,这不仅止于此,他或不再间接或直接的成为本企业产品的消费者。

上述也预示怎样的城市将合适怎样的企业生存,虽然任何时候摆在企业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产业升级,要么寻找合适的低成本发展城市,其实无论怎样选择都会面临同 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获得收益。制造业和商业紧密相连但对发展的客观环境的要求又有不同,这是城市和企业发展需要均衡的基础。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潜在的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不仅仅关乎于信贷、税收、城市管理等,也在于城市发展路径能否容纳它们。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是瞬间万变 的,依托的城市却需要慢慢变革,所谓的制造业城镇即一座小市镇有很多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共同应对市场的变化并实现信息的共享,但是产品质量和整体效 益却很难以得到提高,在管理水平和文化底蕴都不充分具备的条件下实现跨越不现实的。

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诸如淘宝、快递业的发展使得生产者或者商家和消费者的距离变得看似不再那么重要,成本共担、利润共享在电商这一张无形的网络中各自都找到了位置、拥有了市场,阿里千村万县”项目也在于这个基础。但是这仅仅是制造业或者企业发展的一部分,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发展最本质的还在于制造业核心技术的提升、制造业生产线的先进、制造产品的精良,也正因为此,才有了城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