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国与韩国代表在首尔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9成以上双方产品将在自贸区建成后进入零关税阶段,不仅将中韩纳入巨大的共同市场,刺激双方经济增长,还将对整个东北亚的经贸关系乃至地缘政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中韩历经十年14轮马拉松谈判而圆满收官的经贸一体化努力,正在重塑复杂微妙的东北亚和亚太格局。
根据中韩自贸协定,十年过渡期内,中方降税为零的产品占税目总数71%,韩方为72%;二十年过渡期内,中方为91%,韩方为92%,实现开放幅度的总体对等和平衡。基于中韩经贸的互补性,家电、电子、日用化工、服装服饰以及食品行业,韩方将受益较多;作为回报,韩方将在海运、空运等各项国际速递业务及建筑承包领域减少限制让利于中方企业。
这项协定被誉为“全方位和宽领域”彼此开放市场,不仅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17个领域,而且包含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和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是迄今中国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其中电子商务和地方合作等内容,是中国首次引入自贸框架,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创新和尝试。
中韩自贸协定具有鲜明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也象征中韩建交23年来政治、经济、贸易和人文关系全面、稳定和持续发展,进入巅峰阶段和金秋季节。中国外长王毅曾形容中韩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并用“六大”标签解释何为最好:中国已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对象国,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外资投资国,最大人员往来对象国,最大海外留学生来源国。至于韩国总统朴槿惠高调首访中国,中国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半岛选择韩国,中韩联手遏制日本右翼思潮,以及韩国顶住美国压力主动加入亚投行,都说明中韩关系内部气候和环境令人欣慰,自贸协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回到自贸协定聚焦的经贸与投资层面,中韩关系已密切到难以割舍的地步。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韩贸易总额为274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与22个阿拉伯国家的贸易总额。中韩自贸协定上至国家下至百姓,带来的双赢利好都相当可观。据测算,自贸区建成后可拉动中国GDP增长1%到2%,对韩方的贡献率可高达3%。中国消费者不仅可以享受到更廉价优质的韩国家电、电子和食品,还可就近享受韩国著名的美容服务。韩国市场也将出现更多中国产品,赴韩旅游也将更加实惠。
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签署的第13个同类协定,而且是东亚地区首个跨国自贸安排,无疑将产生标杆作用甚至鲶鱼效应。中韩13.5亿人口和11万亿美元GDP的共同大市场率先在东北亚形成,双方产品和服务在本区域内享受优先地位,特别是韩国产品48小时通关优惠,将对日本和台湾地区竞品构成致命冲击,也必然会倒逼后两者加快追赶韩国步伐,快速融入中国大陆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以中韩自贸区为依托,以黄海为桥梁,以环渤海湾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区域经济发展新版块有望在东北亚隆起,它不仅成为中韩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将影响既有的东北亚经济格局乃至发展路径。政治与经济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中韩经贸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不仅让日本和台湾等经济体的西向经贸政策陡增压力,也肯定会扯动政治议题的调整和妥协,进而形成较为和顺的东北亚政治经济棋盘。
跳出中韩双边关系、东北亚政经格局两个层面,中韩自贸区建设还对整个亚太的经济和地缘重组构成余震。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国,韩国经济上吃定中国,安全上倚重美国,这种双重刚需决定了它的纽带角色,而中韩自贸区辐射所促进的东北亚经贸一体化进程,将像一块强力双面胶把中美粘合在亚太地区,鼓励双方求大同存小异,尤其是调整美国主导的旨在制约中国的环太平洋伙伴关系(TPP)朋友圈。6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中国已开始主动与美方接触,探求在TPP这个世界最大贸易一体化平台里的可能位置。这是个令人鼓舞的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