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的中国反法西斯70周年纪念活动越来越近。中国是否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安倍首相来与不来?这是整个世界都颇为关注的话题。
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7月10日,中国外交部公开宣称中国已经邀请安倍首相。安倍是否接受中国邀请,来不来中国呢?日本朝日新闻11日引述首相身边人 士的消息称,安倍对9月访华事正在探讨。但由于引自第三方消息,安倍是来华参加9月3日的抗战阅兵式,还是避开这一天来华访问,目前还是未知数。日本驻华 大使馆对于新闻媒体的求证,则称“没有听说这回事”。
有趣的是,韩国的《每日经济》则反问,安倍首相真的会9月份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吗?
安倍“中国行”,是对安倍的考验。
安倍二任首相最大的外交成果是开罪了中韩两大邻国,导致东北亚三国外交陷入冰点。其右翼立场和在历史、慰安妇、领土争端上的激进(言行),以及其所谓正常 国家化和美日新同盟关系,导致中日韩日领导人会晤停滞。今年是二战(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安倍更为偏执的历史观,不仅激起了中韩两国的历史伤痛,也让 国际社会对日本走向何方感到担忧。
然而,安倍外交政策也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制造东北亚地缘政治紧张,另一方面又展开持续邻国外交公关,主要目的是实现同中韩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因而,其单向的外交愿景和他的右翼立场并不合辙,而且更加折射其缺乏诚信和利己为本的机会主义外交观。
尽管如此,中日两国领导人还是实现了两次“习安会”。前者是在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上,中国出于东道主的礼貌使“习安会”在严峻的气氛中开场。后者 是在今年的万隆纪念60周年纪念上,“习安会”在相对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当然,这是日本对华连番外交公关的结果,但中国对安倍讲话立场依然存在疑惧。在印 尼的万隆纪念活动中,安倍演讲放弃了小泉纯一郎首相在今年万隆会议50周年时的立场。当时,小泉首相秉承村山谈话的精神,承认日本“殖民统治和侵略”并表 明“深切反省与衷心道歉”。
安倍演讲的主体内容在访美时的国会演讲再次得到确认。中韩两国认为,这或为日本战败70周年的官方立场,即所谓的安倍谈话。直到最近,安倍谈话的内容在执 政团队内得到发酵,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并不赞同安倍谈话的内容。主要原因就是,这容易导致中韩两国的反对。最新消息是,安倍谈话将以安倍私人的名义发表,这 在行政效力上远低于村山和小泉两任首相的官方谈话。
由此看出,安倍或有和中韩缓和关系的意愿,但诚意不足。尤其在中日“习安会”和日韩外交有所缓和之际,安倍首相存在着对中韩外交的侥幸心理,即以小善意的策略小把戏掩盖其偏执的右翼大战略。
当中国向安倍发出参加中国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的邀请,就是考验安倍对中日关系改善是真心实意还是叶公好龙。安倍来了,中日关系近年来积累的沉疴顽疾即可消 解,中日关系亦可祛除负担重新启航。安倍不来,不管是基于国内民意还是基于内心的不情愿,就等于戳穿了安倍对华假和解的西洋镜。
中国对安倍的“来”并没有抱多大新闻,对于他的“不来”却早有打算。须知,当中国高调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抗战爆发78周年时,日本内阁官方长官菅义伟 竟称中方过于强调抗日不利于地区和平。日本所谓的“过头”论, 也说明安倍对于参加9月3日的中方纪念活动心存芥蒂。
安倍来与不来,对中国9月3日的抗战纪念活动无关大碍,但中国对日已经尽到了责任。安倍此时不来,已经是外交失分,而且让中韩两国看到了安倍政府缺乏改善同邻国关系的诚意。
不过,安倍要避开9月3日选择另外的日子来华,中国也未必满足其愿。毕竟,中国已经给了安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