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六大变革战略(二)
2、集中优势资源
富士通为此进行了积极的业务重组,以将优势资源全部集中在微电子业务。
第一步做的是关闭在美国奥瑞岗的半导体厂。2001年底,富士通为了进一步缩减产能,宣布关闭其在美国奥瑞岗的半导体工厂。奥瑞岗半导体厂原计划生产DRAM,但后来已转为生产8Mb、16Mb和32Mb闪存。可是闪存价格大幅跳水,IC需求低迷,市场未如预期那样快速复苏。因富士通的芯片和其它业务出现巨额亏损,关闭半导体厂是富士通重组计划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也使拟议中的富士通与AMD的美国闪存合资企业将胎死腹中。
第二步是出售其位于加州Irvine的PBX业务部FBCS――富士通业务通信系统。FBCS建于1976年,是富士通在美国的第一家生产及销售分公司。该部门的年收入约1.22亿美元。近年来,该公司已出售了8000套系统,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富士通决定将其出售,主要由于近年来该部门业务下滑,而且无法向IP解决方案模式转型。富士通表示,此举是为了配合公司推出的重组计划。富士通将继续积极从事在日本的PBX业务,包括发展基于IP的解决方案业务以及其它关联业务。
第三步是计划投资约8.2亿美元,在日本东京西部的Akiruno技术中心建设一个新的半导体制造研究工厂,主要进行0.10微米工艺及更先进技术工艺的开发。该厂的建设是一项五年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是作为一个原型开发和测试研究基地,而不是“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厂”。2001年年第三季度达成首次批量生产,并生产了约1000片8英寸晶圆。富士通正致力于加快先进的芯片开发,用于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A/V设备的系统LSI等领域,新工厂将发挥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家ASIC供应商,富士通计划在新工厂开发用于下一代密集系统级芯片的工艺技术,这些工艺是宽带通信和消费类应用所需要的。
第四步是计划通过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开始了以“Fujitsu”(富士通)的品牌来强化有关咨询、应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业务。富士通对欧美地区的ICL公司、DMR咨询公司、富士通系统业务美国公司以及富士通系统欧洲公司进行了企业重组,建立了“富士通服务”和“富士通咨询”两家公司。富士通服务公司和富士通咨询公司借助以往的ICL和DMR公司的客户关系,继承其广泛且专业的业务传统并彻底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神,在共享富士通优秀的技术和智慧结晶的同时,对客户各式各样的需求提供服务。急剧变化的市场和全球性事业环境的激烈竞争,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时期。在此环境下,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案有效地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协助客户进行企业的经营改革,这样的信息技术合作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富士通通过企业的重组,向全球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将提供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并不断强化软件这一支柱产业。两家公司都以“富士通”公司冠名,因此,可以在统一的富士通品牌下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软件产业未来具有无限成长性和收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