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反映着人的修养
喻建国
生活习惯是人的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动态中基本生活行为构成了重要的一块,而基本生活行为中大量镶嵌着人的生活习惯,它是人的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熏陶的集中汇合。
洗脸刷牙洗手时如何使用洁具,大小便时如何使用马桶和其他卫生工具,用餐时怎样使用餐具以及怎样进食,与人交往时的语言、声响、动作和表情流露,使用交通工具时的规范动作,在各种道路上走路的动作,晚上就寝前后的一系列动作,……这些全是人的基本生活行为的组成部分,同时在这些行为中大量展露了人的习惯,或者说人的修养也在其间展露无遗。
个体与个体交往和相处中经常发生着习惯的相融和相撞,不同习惯有时在相撞时还会发生激烈的无形冲突,这种冲突实际上是个体与个体修养的冲突。两个人相处融洽在很大程度上是两个人在他们相处的时间和空间中所展露的修养相容与相合,如果两个人在相处的时间和空间中所展露的修养不相同甚至激烈相撞,这两个人就很可能相处得极其糟糕。
个体若要使自己能够很快地被别人所接受和容纳,其中有一点就是要善于让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别人相融相合,从而让自己的修养与别人的修养相容相合。如果自己和别人的习惯基本上就相同相等,那就很快就能够被别人所接受和容纳,如果发现自己的习惯和别人的习惯有小差异,那也问题不大,只需自己立刻注意改进,自己的习惯也会很快就和别人的习惯相融相合,自己被别人接受和容纳也不会有大问题。但是,如果自己的习惯和别人的习惯有很大的差异,那就很难在短时间里被别人接受和容纳,因为习惯的改动不是很容易的事,修养岂是一蹴而就的。
一个人要想进入怎样的社会空间,就需要早早地为进入这个社会空间做好准备,进学校就是这种准备中最基本的准备,因为学校所授受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让进学校的人接受一种修养,一种生活习惯。有很多家长现在懂得了这中间的道理,择校就这样广泛出现了。因为不同学校出来的学生修养不同,习惯不同,将来进入的社会空间也会不同。
人的知识实际上也是构成人的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人们千万不要以为进学校学知识就是进学校的全部,学校如果只把传授知识作为其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内容,这所学校绝对是失败的。学校要让自己的学生在具备健康的体魄、成熟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思维方面具备基本的修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今后这些学生就会投入致力于和谐相容、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和共赢同福的社会空间中。
家庭在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和基本修养的养成方面也具有绝对重要的作用,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习惯和修养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孩子,所谓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就说明了孩子的习惯和修养是孩子所在家庭的习惯和修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