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春咋频频被误抬为“老虎”?


 王永春咋频频被误抬为“老虎”?

7月20日上午8时30分,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第十一审判庭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大庆石油管理局原局长王永春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一案。(7月20日《人民网》)

有人说,权力是男人的“春药”,这话在王永春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从庭审照片看,1960年7月出生的王永春已是满头白发,与他在台上时那种踌躅满志的照片相比,颜值那是大打折扣了。

该案由于接受异地(跨省)审理,而且是由任职地的北京、黑龙江弄到相隔千里的湖北省审理,很多网友又将王永春误认为副部级高官,也就是被打的“老虎”。因为此前一般只有部级官员才会异“省”审理,厅局级干部是异“地”审理,处级干部异“县”审理,主要考虑省级干部在本省、厅级干部在本市、处级干部在本县的影响力较大,会给审判工作带来干扰。

而同时在北京、黑龙江两地担任重要职务的王永春此次被异“省”审理,我的理解还是其案件的复杂性,特别是“王永春案”毫无疑问会牵扯到他的顶头上司蒋洁敏的问题,而“蒋洁敏案”也是在湖北审理。此前媒体报道,2015年4月13日8时30分,汉江中院一审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董事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蒋洁敏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一案。

不难看出,王永春与蒋洁敏都是“三宗罪”,而且罪名还是一模一样。

此外,王永春一直被当作“老虎”写进各类反腐评论中。包括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媒体此前也曾误认为王永春为副部级官员,主要原因就在于王永春被查的消息,最早(2013年8月26日)由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用词直接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造成的错觉就是王永春为中管副部级干部。而三天后的通报中内容为“中石油集团公司党组研究决定,免去王永春、李华林、冉新权、王道富担任的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职务”,虽明白无误地显示王永春并非副部级官员,但媒体已很少关注,以至于一直以讹传讹。

其实,按照正常配置也好理解王永春的行政级别。因为国资委作为正部级单位,其下辖的中石油也就是个副部级单位,那么王永春作为中石油的副总经理,应该仅为正局级干部,离“高官”尚有一步之遥。

而有意思的是,媒体在高抬王永春行政级别的同时,也将与其同时被查的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昆仑能源董事会主席李华林一同“提拔”为副部级官员了。

而媒体误读王永春为“老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身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因为绝大多数中央候补委员为部级干部,王永春作为央企高官,级别原本就有点迷糊人,而作为“十八大”之后被查的第二个中央候补委员,人们自然往“副部级”上靠。而较王永春之前“落马”的另一名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清清楚楚为副省级干部。十分巧合的是,“十八大”之后被查的第一个中央委员蒋洁敏,与李春城、王永春一起,均与“特大老虎”周永康有交集。

王永春被误读为“老虎”应该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涉案金额与“老虎”身份非常匹配。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永春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私利,索取、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财产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特别巨大、且不能说明来源;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这个起诉书的表述,简直就是复制检方对蒋洁敏的起诉书。以笔者对“王永春案”、“蒋洁敏案”的理解,两案审理时间虽相隔3个多月,但宣布判决结果的相隔时间将大大缩短,甚至会同时宣布。而两人的判决结果,也应该是大致相同甚至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