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东北拉响人口警报"“东北陷入人口危局”的新闻报道最近在包括官媒在内的各种媒体间热传,但是与其说是一个新闻报道,还不如说是一个宣传策划,目标直指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浅而易见地为全面放开二胎做舆论铺垫,完全是“政策出笼,舆论先行”的路数,这个新闻面目现世的报道,活脱脱一份讨伐一胎政策的“出师表”。
这样的“出师表”源头应该出自GF授意,因为“有关方面”已经在“被倒逼”式地发出了全面二胎最快年内出台的政策“预告”了。
从报道中披露出来的信息可以知道,这个新闻报道的操刀主持者是一批反对计划生育的死党人士,其中就包括社科院的一些研究人员和以撰写耸人听闻的《大国空巢》而名噪一时的易富贤。之所以说背后有“被倒逼”的GF的影子,是因为高层已经被这批说客所说动。
此时,如果指出“东北人口拉响警报”是一则“僵尸肉”式的假新闻的话,似乎老套又不合时宜,但其手法伎俩的确和“僵尸肉”有的一比。
“东北”是个什么概念?一个国家之内的局域一隅。而人口问题必须从一个国家整体来考虑。这些反计划生育的人士可有中国人口正在逐年减少的数据。相反的,据中国统计年鉴等GF资料来看,近几十年来历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的是中国人口一直都在增加,波动的只是增速而已。莫非中国现有十四亿人口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是易富贤等人所说莫非中国统计数据全面造假才是真新闻?
表明人口分布和流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众所周知的“城镇化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放任了资本流动的本能冲动,但却受困于原有的人口和户籍政策。而民众却已经自发的从农村包围城市并倒逼户籍制度的改革,从而实质性的提高了中国人口的城镇化率。而易富贤所哗称的《大国空巢》之空,很大部分不过是农业人口的城镇化迅速提高而已,既不是新闻,也和人口政策无关。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时代和地区,一切资源最终都会被资本所商品化。而商品的流动必然是资本引导性的,劳动力也不会例外 。资本富集的地方,必然引致一起资源富集,包括劳动力资源。这就是伴随市场经济浪潮而来的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
但是城镇化率只是反应人口的分布,而不是表明总体人口的变化。因此,以局域地区的人口变化来论证国家人口政策的取向,不是智力问题就是别有用心。
东北人口怎么样才可以说是危机?这大概又要变成什么样的肉才算是“僵尸肉”一样的争吵了。如果以东北地面上现有人口的多少来看,这不过的人口的流动问题而已,何不以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地的人口膨胀说事儿呢?
地区存量人口的多少和人口是否减少甚至危机无关紧要。正如央视对此报道当中提到的,东北地区流出人口多于流入,总体上净流出,导致区域内人口存量下降。但这又能说明什么?有大量人口流出,是劳务输出的重要源地,不正说明那里是人口富产区吗?在统计东北人口生育率的时候,那些大量流出的东北人在外地的生育有没有计算进来?就如同一对农民工夫妇进城后生育多胎算不算在农村的生育率之内?说东北人口危机,怎么不说说同样是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河南广西湖南的生育率问题?既然能够被冠以劳务输出大省之称谓,怎么又和人口危机同日而语? 有谁会说兴安岭地区是木材富产区同时又是木材紧缺地区吗?
最近一轮生育波峰据说快要过去了,这也是持人口危机观点的人士所担忧的。但这波生育波峰的形成不是政策性的,而恰恰是逆计生政策而成的。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让国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绝对的提升,而国人是以食为天的,天被补漏之后接下来的头等大事就是生育,因此,造孩子的事情就被持有“多个孩子就是锅里多碗水”观念的民众自然纳入的“日程”,因为此时锅也有了,米也不缺,只要添碗水就可以了。在计生政策史上最紧的年代里,中国人口没有减少而是持续增长,和其中许多人逆政策而行超生有关,这些超生人群对于受到的严厉处罚一直都耿耿于怀,现在多是易富贤的群众基础 。
当然,论证豫湘鄂川黔等等劳务输出大省的生育率也在下降或许不是难事。但这和人口政策没有多少关系,生育率的下降和劳动力的商品化以及国家市场化的程度关系更为密切,德、意、日等发达国家的现状就是中国的未来,这与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关系微弱。现在世界上老龄化率居首和生育率垫底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也都是生育自由的国家。
有专家警告说,再不放开就会步日本之后尘,这有点儿搞笑过分了。第一,日本是发达工业化国家,而中国尽管说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但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几分之一,多少中国人做梦都想步日本国民后尘过上同日本人一样的日子并为此奋斗着呢!第二,中国必将在赶超日本德国等国家的过程中变成和德意日一样的低生育率和高老龄化国家,除非中国放弃民族复兴立足世界强国之林的梦想。
易富贤们对人口政策与人口状态趋势的关系其实是心知肚明的。在《大国空巢》当中就表示,当年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思想不是那轮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现在又说即便是立即放开二胎也对挽救中国的危局作用甚微了,那么,既然如此明摆着对生育政策的改变是做无用之功,还不遗余力鼓动决策部门做出改变,这不是误导着顶层瞎折腾吗?之前先行推出的单独二孩遭到冷遇,为何又要持续推进?怎么现在高层不像过去“摸着石头过河”了?
谁都知道,理论上二胎是一个维持性的生育率,那么,如果现有人口可以说是“危局”的话,放开二胎也是只能维持这个危局不再加重罢了,根本谈不上对危局的挽救。而要挽救并扭转所谓危局,就不是耍二了,也不是放开就行,而是要回到奖励英雄母亲的政策轨道上,一举扭转乾坤把推行计划生育造成的人口“损失”找补回来。
话又说回来,拿东北人口说全国的事儿,实在是太欺负人的智商了。在人口自由流动而且越来越自由的政策环境下,放开让东北人生育,难道东北人就固守家园不再外出了?东北人口的城镇化率会因此下降吗?同理,即便是放任生育,难道中国人移民国外的人数就会因此下降从而流失减少存量就上升?
现在北上广实际上是在限制人口膨胀,北京市政府外迁,京津冀一体化等等,实际上都是在舒缓人口压力,按照“东北人口危机”的思路,这简直就是在扼杀北上广发展了。如此,被GF积极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局域人口分布的变化,也就成了中国经济行将没落的标志了。
把东北人口减少哗称是造成东北经济行将衰败的原因,这和并不被易富贤看好的毛泽东人口思想其实是一回事,还是人多力量大人少不成事的思路。而能够得益于人多的经济形态,是劳动密集型经济和计划经济过去确是这样,毛泽东人口观念也算师出有名,即便如此,后来毛泽东还是把城市多余劳动力冠以“知识青年”的美誉强行送去上山下乡。按人少就缺乏经济活力之说法这就是在扼杀城市发展。
看来,今后中国涉外的人口问题也要有新思路了。第一,要限制国民移民国外,因为这会造成国内人口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减速,像易富贤这种跑到国外生育三四个子女的“人才”尤其不能让他们流失;第二,要对国外的排华行为持欢迎态度,外国驱赶华侨回国,会增加国内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现代经济是要被转型的经济,是要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形态,这是不以何人意志为转移的转变,难道被东北人口报告打动的李总理还要维持原有的劳动密集型经济结构?那么还不辞辛苦奔波全球推销高技术的中国高铁干嘛?直接推销中国劳工就行了呀?把人多经济就能发展的道理讲给他国政要听然后把中国人口直接推销出去不就行了吗?
我一直在疑问:为何易富贤等人提出的是放开二胎而不是自由生育。中国人口很危险,二胎是解决不了危机的。提出放开二胎就是一个无关痛痒的政治投机之举。
说中国十四亿人口是危局,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岂不是早就步入了死局?
如果易富贤们提出彻底放开生育限制,是不是又担心中国人口膨胀了?那么,十四亿究竟是中国人口的步入消亡危局的起点?还是人口爆炸的临界点?
或许在这些人看来,十四亿只是危机的起点,而远非人口爆炸的临界点,那么,中国人口需要以2的生育率维持的点究竟是哪里?或者说担忧人口爆炸压根儿是杞人忧天?那么好,先去游说联合国取消人口暑吧,先去让联合国人口暑摘掉那口人口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