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是否会中断市场化改革?


 

股灾是否会中断市场化改革?

 

——货币战争阴谋论主张强化行政管制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特别提示:本文写完后,突然从微信群上看到了香港梁文道先生关于《货币战争》这本书的评价文章:“从抄袭来的《货币战争》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观点很精僻!这篇文章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于20149月或10月。不过,本文写作与此无关,纯属巧合!

 

本文写作主要源于两个冲动:一是货币战争阴谋论对本次股灾原因的分析,令人无法接受;二是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讽刺搞笑段子,令人心酸:踩踏导致股灾,国家救市导致政府与投资者变成了父子关系:不给钱儿子立马趟下,一给钱儿子立马拿去赌博。同时,国家救市导致股市变成了马路上扶跌倒老太太的故事:国家队救市,救完被讹,股市拽住国家队的衣袖说,是你撞倒我的,别走,你得负责!

 

20076月,当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国内市面上出现了一本名叫《货币战争》的新书,书名很惊悚、博眼球。据说,许多非金融专业人士很崇拜、很欣赏,并有众多草根追捧叫好。当时我也很好奇,什么书让普通百姓跟风叫好?于是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这本书的目录,便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原由。事实上,这不过是一本讲述货币金融史常识的普及读本,作者却发挥了超人的想像力,将国际金融史讲述成了一部惊险、动人的战争故事。应该说,这正是该书的最大卖点和营销手法。

此前易中天老师“品三国”,用现代流行的“大白话”将文言文翻译成了另一番风味,他让人们从枯燥的历史学习中找到了兴趣和益处,当时正在读高中的我儿子就是最大受益者,我曾经写博文感谢易中天老师。当然,《货币战争》与易中天老师“品三国”不可同日而语。

我是讲授《货币银行学》及《国际金融学》的专业教师,所谓《货币战争》这种金融史常识普及读本,当然难说有多少新意。不过后来居然有我的学生提及这本书,于是我想还是负责任地读一下具体内容,以免误伤好书、误导学生。有一次买菜时,在马路边书摊上我看到了这本书,只要5元钱(估计是盗版),我就买下了,不过就是一斤小白菜的价格。

这本《货币战争》虽然是讲货币金融发展史的基本常识,并有许多常识性错误,但它却将“阴谋论”作为故事情节的主旋律,始终贯穿全书,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商业卖点”。它从阴谋论出发,最后以阴谋论结尾,从美国的诞生写到美元的诞生,再写到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然后再写到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博弈,后来又讲述了黄金非货币化年代,美元如何打击日元、进而打压日本经济,以及美国对欧洲联盟及欧洲货币体系展开的阻击战。不过,它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也解释为美国的货币战争阴谋,而不是索罗斯一个人的战斗。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它给予了中国政府许多警告:比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是不怀好意的,要防止它们渗透或控制中国经济;它同时警告开放金融衍生品要注意国际对冲基金抄底;它十分崇拜黄金白银,并主张官民应大量购买或囤积黄金、白银,为货币战“广积粮”,并建议将金银引入货币体系,重新建立中国的金银本位制。这种主张当然是历史的复辟或倒退,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空想。

货币战争阴谋论在中国很有市场,它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流派。其实质就是草木皆兵、怀疑一切,周边外部因素都是敌对因素,我们很弱、毫无还手之力,因此,最好的对策就是实施国家保护、行政管制,尽量封闭自我,反对开放,反对放松资本管制,反对市场化改革,反对人民币国际化。

众所周知,1929年大股灾、1987年大股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也没听说过阴谋论。有人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索罗索一个人的阴谋!索罗斯有什么阴谋?他有赚钱谋利的阴谋!还有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步入了20多年的萧条期,结果日本人没有找到原因,一些中国学者帮日本人找到了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美国人的阴谋诡计,因为美国在经济上战胜不了日本,就采用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来击垮日本。

在这次股灾中,一些阴谋论者却简单而固执地认为,这是外资和外部势力合谋的结果,当然也有人认定是股指期货做空的阴谋,甚至还有人怀疑是一个人或多个人“恶意做空”的阴谋。总之,按照阴谋论的逻辑,问题很简单:就是因为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导致了外资和外部势力的合谋,因此,阴谋论者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应该停止或放慢市场化改革进程,停止金融开放。言外之意,就是要暂停IPO注册制改革,加强行政干预,加强资本管制,反对金融开放,主张停止人民币国际化,当然他们也反对沪港通和深港通。不过,他们始终相信黄金的重要性,并主张黄金拯救中国,他们要求官方储备及百姓家庭大量买入或持有黄金,以求自保,免受货币战争的破坏或伤害。很显然,这些主张虽然是危言耸听、不可思议,但被许多人顶礼膜拜,有平民,有官员,还有学者。这就是一种观念信仰,一旦形成惯性影响,后果不可小视!

事实求是,就是要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货币战争阴谋或许偶尔存在,但我们不必草木皆兵,万事万物都要贴上阴谋论的标签,或是打上这个烙印。这次的股灾让我们付出了巨大而惨痛的代价,教训是宝贵而深刻的,我们必须客观、冷静地反思、反省、检讨,而不是上来就扣帽子、打棍子。

事实上,这次股灾正是根源于A股市场内在的制度缺陷:非市场化、过度行政干预的“政策市”,再加上高杠杆的融资融券,使原本不成熟的股市变成了赌场。这是股灾内在的、根本的原因,如果我们对此视而不见,一味大搞所谓的“阴谋论”假设,就会转移矛盾、回避现实和责任,这将让我们失去一次实事求反省检讨、总结教训的机会,股灾代价将会白费。因此,“灾后重建”,我们必须直面现实,面对制度缺陷、对症下药,坚持改革不动摇。

A股市场扑向5178点的前夜,我曾发表了“中国股市不是赌场、也不是市场的8大证据”的檄文,这是一种爱国情怀和悲壮呐喊。股市居然不是市场,这不是嘲讽,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呐喊。因为在我们的A股市场,哪家企业能够IPO?企业何时IPO?企业IPO定价多高?谁有资格申购新股?谁规定新股上市必须连拉N个涨停板?这一切都必须由监管层审批或决定,发行人及投资者却没有市场话语权。试问:这样的股市还叫市场吗?因此,我说“中国股市不是市场”。

股市原本不是赌场,但在这样一个不完善、不规范、不成熟的“政策市”中,你再加上一个“借钱炒股”的融资融券,所谓的“资金牛+杠杆牛”,结果就发生了化合反应,最后滋生出一个怪胎来,那就是“赌博牛”?这就是疯牛、快牛、短命牛的实质!

成熟市场的牛市,为什么总是心平气和、荣辱不惊的慢牛?因为它与公司业绩一同成长、从容走过,这样的慢牛一般至少要经过五至七年以上的能量累积,才可能发生质变、出现熊市,但结果却是短熊,为此,市场与投资者并不会大伤元气。然而,反观我们的A股市场,牛市总是一哄而上、全民炒股,凡牛必疯、急不可耐、一步到位,一年半载就急吼吼地跑完快牛全程,接着就是一哄而散、全民被套的慢熊。快牛慢熊是不体面的,也是不健康的,但这就是A股“政策市”的结晶或产物。

实际上,明白上述机理,接下来的问题,就变得十分简单。A股“政策市”是否需要“去行政化”?IPO节奏及IPO定价,是由监管者决定,还是由市场决定?政府是否应该代替股民进行投资判断与决策?股民是否应该学会“用脚投票”?政府究竟是股市涨跌的调节者,还是市场规则的维护者或监管者?

如果大家正面肯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精神和改革大方向,那么,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加速改革,并尽早实行IPO注册制,加快沪港通与深港通的融合与拓展。这是国家既定战略与方针,这是完全正确的。切莫受阴谋论干扰,停滞不前、摇摆不定。

至于“借钱炒股”的融资融券是否有必要关闭,则值得我们审慎检讨,然后再作出关闭或改进的决定。因为A股换手率原本就很高,市场投机性也很强,在推出融资融券后,我们发现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额随两融余额直线飙升。在中国股市开门的25年中,两市日成交额从来就没有超过6000亿元,然而在这一轮“杠杆牛”中却轻而易举地连续突破了1万亿、1.5万亿、2万亿大关,最高日成交额居然达到2.4万亿。其中,1.5万亿就是世界的天量记录,因此2.4万亿是一个灾难性的天文数字!

据世界交易所联盟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55月底,中国股市总市值只有美国股市的1/3略强,但 5A股总成交额却是美国股市的2倍多!数字就是证据、铁的事实。

既然推出融资融券,毫无风险对冲功能,只是活跃了市场交易,那么,我们不妨寻找一个替代方案:关闭融资融券业务,重新恢复“无涨跌幅限制的T+0”的交易模式。这不仅可以起到活跃市场交易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对冲暴涨暴跌、平滑股价运动的作用。因为T+1限制,再加涨跌停板限制,很容易导致股价操纵,并且坐庄成本及风险却很低,这对散户是极不公平的。

涨跌幅限制下的T+1交易模式,至少存在两大罪恶与公害:

第一,新股上市首日统一涨停44%,除了庄家,谁也买不进;次日及以后又是连拉N个涨停板,直到市盈率被一口气拉升至数百倍或上千倍后,庄家才肯打开涨停板,让散户高位买单。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暴风科技,其发行价只有7.14元,但在上市后的40个交易日中,庄家就拉出了36个涨停板,这是谁的疯狂?这是谁的罪恶?

第二,在本次连续四周A股大暴跌的股灾中,千股跌停形成了惯性预期,甚至出现了国家救市“越救越跌”的可怕局面,许多个股开盘即被大户巨量封杀在跌停板上,机构带头杀跌。试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实行的是无涨跌幅限制的T+0交易模式,那么,肯定不会出现连续四周的大盘暴跌,也不会出现“越救越跌”的千股跌停,其结果一定是瞬间杀跌并很快完成“以空间换时间”的短暂振荡,就不会形成投资者持续而无助的恐慌与害怕。

 

最后提示:反思、反省、检讨是灾后重建的关键,坚定不移地加速改革是救市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