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与治市须并重


    继周一大跌8.48%创出八年来的最大日跌幅之后,周二上证指数再次下跌1.68%。上周五沪指还创出了4184点的本轮反弹以来的新高,周二即下探3573点。短短几个交易日高达10%的跌幅,指数从“4.1”迈入“3.5”时代,既见证着股市震荡的加剧,也见证着投资者的无奈。

    自6月中旬沪深股市大幅下跌以来,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其涉及的层次之高、力度之大、手段之多、措施之密集,即使是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也是非常罕见的。事实上,监管部门的强力维稳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证指数从最低点反弹的最大涨幅达到24%即是最好的证明。

    但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市的大幅下跌却说明,当前的市场还非常的脆弱。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投资者便会抛售股票,也凸显出其持股心态的不稳。尽管监管部门表示,证金公司没有退出,并将择机增持,继续发挥好稳定市场的职能。但从长远看,证金公司的退出将是迟早之事。而且,A股市场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也不应与证金公司的进出“捆绑”在一起。

    A股市场正处于非常时期,非常时期需要采取非常手段与措施。然而,从A股市场诞生以来频现“牛”短“熊”长,特别是此次监管部门全力维稳后股市再次出现大跌的情形看,目前的市场显然不仅仅只是维稳的问题。实际上,此轮牛市从暴涨到暴跌,一方面市场的投机性暴露无遗,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大力治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毫无疑问,维稳是当前股市的第一要务,但治市却是重中之重。股市上涨往往掩盖问题,一旦下跌则可知道是什么在“裸泳”。如杠杆性资金在此轮牛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涨时助涨,但跌时也助跌,并且像场外配资资金等还在市场中引发了连锁反应,监管部门对场外配资的去杠杆化,无形中将为今后的市场走得更健康打下一定的基础。

    再如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的违规减持问题,在近日成为市场的一大“热点”。尽管现行《证券法》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但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其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等遭到监管部门的立案调查表明,违规减持者大有人在,而这既与现行制度建设不完善有关,也与违规成本低的顽疾密切相关。那么,针对此现象,监管部门就应该在治市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建设与监管上下功夫。

    A股投资者常常陷入信心缺失的泥潭中,这也是股市投机猖獗、频现暴涨暴跌的原因之一。A股要打造出慢牛或长牛,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显然是不可或缺的。笔者以为,监管部门在强力维稳的同时,也要强力治市,如此才有可能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与此同时,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亦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