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恶的时代


过去三周,上证综指创下了1992年来最大的三周跌幅。73日,上证综指收盘跌5.8%3686.92点,三周跌幅达到28.6%。这三周,A股市值蒸发了超过2.8万亿美元。

 

股市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一只股票为什么涨?因为不断有人愿意更多地买进。当你早早地持有并乐滋滋看着财富增长时,你是一个多头,更是一个潜在的空头。因为无论你坚定地准备持有多久,你最终必然有卖出兑现的一刻。

 

多空从来不是绝对的,多方和空方一直是处于角色转变中,不变的只是价格运动的规律,即涨跌交错进行。股价动力的源泉就在于多空之间的博弈,当多方无力再推高股价时,必然会发生市场反转。

 

我们也可以用从众—众从—从众这个循环来解释:当股价不断上升、周围人不断购入股票时,投资者会受市场人气的感染,也加入到购买股票的群体中去。这是从众。

 

当股价上升到某一个点时,此时有一小部分人开始意识到股价高得不正常,开始抛售,这一小部分人的意见会引起周围的人思考,此时如有一个市场不利的消息,大家会纷纷采纳这小部分人的意见,开始抛售。这是众从。

 

股价的下跌,引起更多的人抛出股票,股价继续下跌。这又是从众。当下跌到一定程度时,某些聪明的投资者会意识到已经跌得差不多了,开始进入,这一小部分人的意见会逐渐得到加强,股价开始有止跌的倾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赞同那一小部分人的意见,纷纷介入,股价又开始节节攀升。这又是众从。

 

当股价不断上升,会有更多的人看好股票,于是股价继续攀升,到一定点后,又下跌,就这样周而复始。市场趋势因从众而被加强,因众从而发生反转,构成了股市波动的动因。

 

恐慌为什么能传递?

 

大多数恐慌都反映着其所在股市的内在运行逻辑规律。因此,当信贷紧缩,或者开始实施其他旨在限制股市投资者追加投资能力的措施时,市场向下调整是理性的选择。

 

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到过,股市开始下跌时,群体情绪是倾向新信息的。假如市场出现了一个不利于我们的出人意料的大变化,比如突然像沙堆一样发生大塌方,价格指数急剧下挫。当看到市场下挫时,我们会开始更多地注意到风险因素而不是之前促成牛市的因素,这就造成了认知不协调。

 

我们开始觉得市场上抛售股票可能是有理由的,而且随着市场进一步下挫,不安的情绪开始发展到了焦虑的程度。这是很自然的反应,处于焦虑状态时,我们的心智非常容易受到恐慌的影响,这是动物和人类处于危险情境时必要的应激反应,有助于继续生存。焦虑的情形包括烦躁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疲乏、肌肉紧张、睡眠不实,甚至头脑变得一片空白。人们此时会极其突然地出现态度急转,市场则出现断崖式的崩溃。

 

股市该不该救?

 

底部在哪里?股市,救还是不救?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到访中国学术论坛,一中国经济学教授提问:“教授,我们看到美国应对金融危机运用了很多干预市场的手段,这不是违背了市场理论嘛!经典西方经济学包括您的理论反对这样做啊!”克鲁格曼答:“你们中国人真是好学生,国家金融体系都快崩溃了,你居然还要计较行动是否符合某些理论吗?”

 

救市并非因为股民和机构亏钱,也不是国家降杠杆政策转向,而是为了避免调控失控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不从这个角度讨论该不该救,毫无意义。救市之后降杠杆仍需进行。

 

为什么会继续去杠杆,一个道理其实非常浅显,加这么大杠杆的股市在实体经济这种情况下,根本hold不住。另外,股市过热不利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其他部门的正常发展。

 

28只新股暂缓发行,IPO暂停;21家券商联合出资1200亿购蓝筹ETF;央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支持;证监会主席肖钢称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维股市稳定,A股市场万亿资金可期……

 

无论再出什么政策,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谁接越来越大的抛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