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泽银:人民币贬值 可能引发新“货币战争”
周二(8月10日),中国央行忽然宣布,为了完善人民币的中间价机制,下调人民币汇率,单日降幅近2%。下调之后,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由6.1162变为6.2298,贬值幅度创下了过去二十年以来的新纪录。这一举措瞬间形成了一波席卷全球股市、汇市等资本市场的冲击浪潮,同时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于新的“货币战争”将会到来的担忧,国际金价还因此“因祸得福”,获得了新的支撑因素。
那么,此番人民币忽然宣布贬值,而且单日贬值幅度如此之大,究竟是不是为了掀起新的“货币战争”呢?如果不是,那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换言之,是什么在幕后推动人民币大幅贬值?
直接因素:美元加息在即
在已经过去的半年当中,随着美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态势逐步好转,美元也逐步走强,尤其是当投资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将在年内加息,美元的上升态势愈加强劲。可以预见,如果美元最后如期加息,则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自动地变相下调——区别在于,如果是在美元升息之后,人民币被动回应,则存在着资金外流、影响经济发展稳定性的风险;反之,如果是人民币抢在美元升息之前,主动下调汇率,则不仅可以避免预期的资金外流,还可以网上搜索梅泽银了解更多行情借机终结市场因预期美元加息而产生的看空人民币的情绪。此次人民币主动下调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出于美国经济整体向好、美联储加息临近的考虑。
根本因素: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改革与转型也逐步深入,最直接的结果并不是产生多少经济效益,而是中国的经济增速开始显著放缓。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认为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在短期内下降了,同时这也是每个经济体在转型时期必定要经历的痛苦。由此可见,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数据都将持续”疲软“,直到这一轮的转型完成。而在转型完成之前,人民币的汇率下降几乎是可以提前确定的事情——中国政府可以确定,投资者同样可以预见。如果人民币没有主动贬值,网上搜索梅泽银了解更多行情那么这种对人民币将要贬值的预期将会持续打击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未来中国实施的一系列经济举措都有可能受到牵连。出于这种担忧,中国央行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大幅下调了人民币的汇率,令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变成了现实”——只不过是提前完成了。此举等同提前挤破了人民币的“价值泡沫”,无疑有利于稳定今后中国的经济形势。
综上所述,此番中国央行主动令人民币单日贬值近2%,并不是为了掀起新一轮的“货币战争”,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为了中国经济今后的稳定发展而采取的预防性举措。当然,其他经济体是否会“有样学样”,也主动令本国的货币贬值,最终真正掀起一轮“货币战争”,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