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这边热度余温刚退,那边医药改革将重新预热。倍受关注的药品审批制度改革,终于有了时间表。8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争取2016年底前消化完近两万件的药品审批积压存量,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
发布当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目前药品审评积压比较严重,待评审药品达21000件,尽管国家已经提高了药品标准和质量认证水平,但“药品标准不够高,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审评审批体制不顺,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仍然突出。因此,此轮药品审批制度改革,将围绕“提高审评审批质量,解决注册申请积压,提高仿制药质量,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提高审评审批透明度”这五项目标展开。实现这五项目标,提出要继续推行“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已经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评价。
此外,还明确“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实施“药品与药用包装材料、药用辅料关联审批”制度,把“新药”的概念由“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针对外界诟病已久的药品评审中心人员数量少的问题,吴浈表示,药审中心会打算借助社会资源,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处理庞大的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量。吴浈进一步指出,上述措施“如果综合施策”,食药监总局有信心到2017年实现药品注册申请和审评数量年度进出平衡,2018年实现按规定时限审批。此外,《意见》出台将提高上市药品质量,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然而,国务院下发只是一个综合方案,具体落实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细则。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博士管晓东即对财新记者表示,药品积压和仿制药质量的问题,“不是今天发个文明年就能解决的”,2016年底前消化长期积压的药品申请量恐怕“做不到”。“现在我们手上在审的21000个品种,90%是化药仿制药”,其中“八个品种,有100多家企业在申报,有23个品种,有50-99家申报”。提及药品审评积压的现状,吴浈报出了一系列数字。他直言,审评积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仿制药标准不高,企业重复申报现象严重,提高标准后,这一现象会得到缓解。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自主研发药品能力弱,国内药企只能仿制其他国家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专利药,生产替代药品。但根据中国推行已久的仿制药质量标准,仿制药只需和原研药在活性成分、外观、形状上一致,对于给药途径、剂量、使用条件和临床效果的要求则不明确。如果找不到原研药,药企可以国内已经上市的其他仿制药作为仿制对象。
“低标准”直接导致了药品质量差,药企进入门槛低等问题。专注《药品管理法》的学者、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光晨告诉财新记者,“我们国家有大量的仿制药,我仿了以后别人又仿我的,每仿一次允许有一定的质量误差,这些误差加下去到最后就非常大”,仿制药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关注股票行情www.guba.com
食药改革仿制药将被洗牌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