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新报》2015-2016年第34期主题:勿忘历史 珍爱和平
榜上有名:黑龙江大庆春蕾文学社
指导老师:徐继春
絮语飘扬:这张早已发黄,还有点模糊的老照片,又把我们拉回到了78年前的上海南站:那撕心裂肺的哭泣声,那侵略者轰炸时的爆炸声……声声入耳;那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那遍地的横尸血流……历历在目;那浓浓的炸弹弹药味,那死者鲜血散发的血腥味……味味扑鼻。这是何等悲惨!又是何等的令人发指!它警示我们,不能贫穷,贫穷就要挨打!只有强大了才能不被欺凌!
老照片老故事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二小学五㈢班 张柏杨
听说好友李文郊的太爷爷有一张老照片,出于好奇,我和几个同学跟随李文郊一起来到他家想一看究竟。(由老照片引出老故事。)
说明来意后,太爷爷急忙拿出那张褶皱的早已褪了色的老照片,我们一边争相传看,一边不时地向太爷爷发问。“太爷爷,照片上的那个哭泣的孩子是谁呀?”“那孩子就是我呀!”“是您?”“真的是我。”说着,太爷爷就打开了话匣子。(引出受害亲历者——太爷爷——照片上哭泣的孩子。妙哉!)
“孩子们,说来话长,那是1937年8月28日发生在上海南站的故事,当时我只有五岁。那天人们听说日本鬼子要轰炸上海,很多人纷纷来到南站准备乘坐火车逃离上海,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姐姐也一起来到南站,人们正在检票上车的时候,日本鬼子的轰炸机呼啸着飞来了,听到刺耳的飞机声人们顿时慌作一团……伴随着轰隆隆的爆炸声,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讲到这里,太爷爷的眼角有些湿润了,身上还有些颤抖,我们急忙劝太爷爷慢慢讲,别着急。(照片主人公讲述那不堪回首的往事。“轰炸机呼啸着飞来了”“轰隆隆”描写侵略者轰炸,“慌作一团”写出人们面对轰炸时的情景,“湿润”“颤抖”描写出耄耋之年的太爷爷回忆起78年前的痛苦经历及心中的愤怒。)
“当我醒来爬出死人堆时,眼前的一切全都面目皆非了,爸爸妈妈、哥哥和姐姐都已被炸死了,火车头被炸翻了,车厢被炸得七零八落,就连铁轨也被炸得变了形,火车站周围的楼房也被炸成了废墟,有的地方还在不停地燃烧着……”太爷爷哽咽着,有点讲不下去了。(写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太爷爷的家人都被炸死了的不幸遭遇及上海南站被炸后的情景。“炸死”“炸翻”“七零八落”“变了形”“废墟”等词语准确描写出当年那一不堪回首的场面。)
我从李文郊手里接过茶水递给了太爷爷,让他喝口水润润嗓子,“当时尸首遍地,真是惨无人道!惨无人道啊!……”“那后来呢?”“是一位名叫华云裳的女记者收养了我。”“那这张照片一定是那位女记者拍摄的了。”“对。”……(在抨击侵略者暴行的同时,介绍女记者华云裳为太爷爷拍摄照片并收养太爷爷。)
“孩子们,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欺凌;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有效制止战争。”(通过太爷爷的话,进一步深化升华了主题:“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欺凌;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有效制止战争。”妙!)
(注:此文系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看图作文而作。定稿于2014年11月14日。发表于《学苑新报》2015-2016年四年级34期4版。)
《学苑新报》导师总评:
本文小作者以78年前上海南站遭遇轰炸受害者的身份构思行文,引人入胜,妙不可言!把由一张“老照片”引发的“老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读者会随着“太爷爷”的讲述,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次当年那耻辱的不堪回首的饱受凌辱一幕,从而激发出人们的爱国报国兴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