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环比下降7238.36亿元,超过7月份2491亿元的环比降幅。从央行口径来看,8月末外汇占款26.1万亿元,较上月下降3183.51亿元,7月份为环比减少3080亿元(9月16日 央行网站)。
8月末,央行口径和金融机构口径的外汇占款单月降幅刷新历史最大降幅纪录,且为连续第三个月双双下滑。外汇占款是外汇储备“衍生”的,与外汇储备是正相关的。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外汇储备减少,外汇占款减少。8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下降939亿美元,外汇占款无论央行口径还是金融机构全口径必将都出现下降状况。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同步同额度的,但也会存在差异。比如,8月份差异就较大,原因是当月外汇储备委托贷款项目进行了一些资金提款,国际市场一些主要金融资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调也增大了外汇储备降幅,因此出现了央行外汇占款与外汇储备降幅上的不一致。
外储下降引发的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最大问题是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本来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的。但是,从本世纪初开始,货币政策这个“常规”被中国经济方式“颠覆”了。即:中国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进而外汇占款急剧增长,从而使得货币发行转到了外储增加的被动发行上,外汇占款快速增长是被动发行货币的集中反映。十多年来,货币发行主要依靠外汇顺差形式。
金融危机后,过度依赖出口型经济弊端已经暴露出来,中国开始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外储减少、外汇占款下降是表现形式之一。这给货币政策提出了新考验和新要求。如何应对外储减少和外汇占款下降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一个事实已经摆在面前:过去依赖外储增加被动发行货币,如今外储减少、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是流通中的货币回到央行或金融机构里。这必将使得流通中的货币相对减少了。近期,上海银行间拆放市场利率走高,整个市场流动性稍稍偏紧,原因之一就是外汇占款下降回笼了流通中流动性。
从未来看,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资本项目继续流出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人民币贬值与否?不是中国单方面就能决定的,也不是口头说说就能决定其走势的。人民币兑美元是否贬值,是由双方共同决定的。而目前,美联储9月加息可能性增加,最迟年底加息是必然的。美元继续升值在预料之中,人民币必然相对贬值。资本较大规模流出必然继续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外汇占款下降,流动中流动性继续收紧。目前,仅仅依靠贸易顺差已经不能抵充资本流出对外储的冲击了。
如何应该货币发行方式的转向呢?央行已经先后五次降息四次降准了。笔者认为,降息空间已经没有了。因为,目前已经是负利率水平,随着CPI继续走高,负利率水平可能继续拉大。
应对外汇占款下降有两招可使:从短期看,公开市场操作是短期应急措施,杀手锏是逆回购操作。特点是方便、快捷、高效。劣势是操作频繁,不适合解决长期市场流动性收紧问题。从长期稳定性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长期根本性之策。央行把存款准备率一度提高到21%之高的水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利用这个池子来对冲外储增加释放的大量流动性。目前外储向着下降的方向发展,理应将原先关进池子里的流动性释放出来。
当然,防止外汇占款急剧下降带来的影响,还是稳定住人民币汇率预期。必须清醒认识到,仅仅依靠贸易顺差可能不足以遏制住外储下降。从根本上来说,要净化投资环境、营商氛围,通过释放改革红利,给国际国内资本创造更多投资机会,让国际资本不愿意撤离,让国内资本不愿意出走。
总之,将中国经济增速尽快稳定下来,遏制住继续下滑局面,这是稳定住外储进而防止出现外汇占款急剧下降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