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风险可控 未来有望引入新的风控指标


 市场近期有所回升,在投资者稍做喘息的时候,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却并不轻松,因为他们所做的股权质押已经临近平仓线,仍旧有易主的可能,而接近警戒线的也不在少数,最终这些公司能否从平仓线上起死回生?未来的市场是否还能认可股东的自救行为?机构认为,目前股权质押警戒市值规模仍可控,股权质押出现大规模风险的概率不大。据了解,若质押股票跌破警戒线甚至平仓线,券商等机构一般不会马上强制处理质押股票,而是督促客户尽快补充质押品,同时严控质押率。目前有券商在考虑将新的风控指标引入股权质押业务,预计未来在设定质押率时或将估值和流动性加入考量标准。

  多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变更风险
  光大证券研究所一份研究报告统计显示,截至9月21日,目前有25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存在变更风险,并且还有数百家公司的质押已经跌破或者接近平仓警戒线。
  四川长虹吧http://www.guba.com/list-1881-1.html报道:截至2015年9月22日,A股市场共有1126家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质押,其中或有部分已经解除质押。目前分行业来看,房地产及新兴成长性行业股权质押规模较大。其中医药生物质押市值0.3万亿元,规模最大;其次是融资需求一直较高的房地产行业;TMT 行业如传媒互联网、电子、计算机等质押市值也相对较高。
  从光大证券的持续跟踪研究来看,由于市场不再大跌,最近股权质押的压力相对稳定。9月11日市场整体因股权持押大股东有易主可能的公司23家,临近警戒线的股权质押笔数280笔左右;9月18日的统计显示,这一数字增加到360多笔,存在大股东易主可能的有25家。此外,按照光大证券所作出的市场平仓压力测试:目前质押市值/市场总自由流通市值来看,约有0.91%达到平仓线,还有1.35%达到平仓线。此前一周这两数据分别为0.67%和1.06%。
  统计显示,股权质押的平均质押期限为1.5年,多数股权质押业务是近一两年才发展兴盛起来的。股权质押融资属于“抵押性”的贷款行为,质押人将有关标的物的受益权等财产权利转移出质,并且获得资金。提供资金的包括银行、信托机构、券商,出让的权利无需像实物一样过度占有,只需提供相关资料通过审核即可,作为抵押的质押标的在偿还责任了结时即可归还。股权质押式融资从2014年以来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由于大股东自身关于股票的直接交易行为存在诸多限制,股权质押无疑为其融资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大股东在保留控制权的同时,拥有现金流,并可用于投资。但若在股价大幅连续跌落时,大股东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如期满足关于持仓警戒线、平仓线的要求并如期补平持仓,风险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