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O2O互联网+都是噱头


对于国内今年火爆的互联网+O2OAPP,都是噱头,除了概念并没有意义,产品还是那个同质化产品,并没有创新。O2O尤其是上门、打车、旅游、吃饭都在烧钱,谈不上盈利。APP低到20万元就可以开发一款软件摆上手机互联网,只有介绍产品而非创新产品。而互联网+仅仅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出样而已,而且利用互联网人气而已,至于产品创新并没有涉及。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噱头玩概念。

美国家政鼻祖因为一个员工起诉要享受正式员工待遇,结果,该O2O被迫倒闭。而目前的优步面临3个员工起诉法院要求享受正式员工待遇,现在16万人加入这一队伍,如果50万人加入该队伍,将是巨大的损失。

国内创立16年的天涯社区网站,国内外均没有上市,即使是挂牌新三板,也没有机构问津。

上门按摩O2O平台功夫熊,天使融资、A轮融资很流畅,但是B轮融资难产。怎么办?一是对用户的补贴减少,这会导致订单量的减少,忠诚度降低,活跃用户极具下降。二是对技师的补贴下降,O2O平台上的技师,只有极少数是有大量业务的,结果却通过微信私下发展,摆脱O2O平台了。而大多数技师并不是每天都有业务,所以,O2O半死不活。

58同城旗下的O2O公司58到家,近日也爆出员工大规模离职与劳务纠纷问题。纠纷的背后是O2O平台对技师、用户的补贴下降。

由于美容、美甲、美妆都是低频次的上门O2O,即使是少量优惠也无济于事。实际上,房企社区O2O也是不赚钱。

至于APP和互联网+都是在互联网上出样品便于购买而已,至于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那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消费者不愿意买,就需要通过一系列颠覆性创新才能让消费者愿意掏钱。

作为“上门美业第一大”的河狸家创始人孟醒(雕爷),在最近一场关于O2O的创业创新大会上提出“上门服务到底是不是伪命题”,其说:“把价格不断往下拉,扩大销售额,把良性循环做出来在服务业里是不存在的”,“唯一能活下来的办法就是拼命打开频次,没有频次一切都不要谈。”这种一对一的服务基本上是聚焦于奢侈服务,只能服务于中产阶层以上,聚焦中华广场妇女,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永远不会去。

国内征对这个问题,又出现了美业+外卖客饭+超市便利店送货上门服务,想如此能够更多地服务与居民,但是,问题又来了,还是不赚钱,怎么办?

笔者认为,只有邀请企业综合创新专家、服装战略专家打造中国领先的快时尚知名品牌,中档、酷、帅、时髦、款式引发消费者身边的人群惊叫、有个性、特色化、消费者参与化、符合国际流行潮流等等,只有把这些与上门服务捆绑发展,并且这些产品本身可以送货上门,可以把上门服务带动发展。如此,才是上门O2O成功盈利的关键。

同样,把打造国内领先的快时尚知名品牌与APP、互联网+捆绑发展,才是APP、互联网+成功盈利的保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APPO2O、互联网+都是噱头,只有与打造国内领先快时尚知名品牌捆绑发展,才是从玩概念转变成业绩暴涨而成功的战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