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制造谈论工业4.0,互联网+孵化器该做啥?


    互联网+,时下蔚然成风。当中国工业制造企业面对转型升级大考,又迎来互联网+浪潮,该如何参与进去呢?互联网行业动不动就是各种被跨界颠覆的案例,制 造业企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被颠覆的焦虑是有了,如何参与的道路还不知道在哪里?料想这是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老板的共同焦虑。

       那么作为工业制造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参与到互联网+呢,这个和工业制造一定有必然联系吗?制造业不是在规划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么,为什么一定要做互联网+呢?

  中国工业处于什么阶段呢,工业1.0或工业2.0阶段;实际上与德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往工业4.0的发展可以是这样一个分阶段实现:

  1,工业制造企业首先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结合,将传统的商务电子化;

  2,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倒逼促进产业链企业的两化融合;

  3,在产业互联网发展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信息物理系统;

  4,随着整个产业的智能制造的业态形成,也就实现了工业4.0的业态;

  这个业态的核心基础是数据,也就是将所有商业和物理设备的数据不断收集和利用的过程;而"互联网+",正是这种数据融合的第一步;目前拥有大数据的平 台比如百度,阿里,腾讯等,大部分都是消费类数据,垂直领域的企业,特别是工业制造垂直领域的行业数据,应该说绝大部分都还没有融合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 讲,我们无数的制造业企业和行业里面,都具备一个机会去整合这种数据,去抓住走向工业4.0业态的必需品,那就是去参与到"互联网+"之中去。 

  不论从哪一个层面分析,我们作为制造业企业主,都应该拥抱互联网;会不会太快呀,那么我们如何参与到"互联网+"之中去呢?在我们讨论"如何参与到互联网+"这个话题之前,先通俗总结几个互联网的特点:

  1,可以利用一种互联网工具(app/微信公众号......)链接任意多的用户;通过这个工具广泛建立连接,而且是"无痛"实时连接(所谓"无痛"是指用户使用成本极低);

  2,可以快速实现信息的传播,而且是实时无边际的传播到位。

  3,可以建立特定社群关系,从而利用这一社群关系的社交性,重建信用体系;

  如何参与到"互联网+"之中去,主要有以下路径:

  1,找痛点:首先跳出自己企业发展的桎梏,跳到行业和产业的高度,分析您所在的行业各个产业链所在企业的痛点,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不方便,不合理,暴 利(高利润)"的环 节,这种不方便、不合理和暴利是怎么造成的,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应用互联网的工具是否可以 解决和消除暴利;

  2,分析产业链:找出利用互联网工具可以帮到的那个环节,分析我们建立这个互联网模式是要去支持哪一方,颠覆哪一方;大部分传统产业都会有代理商,经销商等模式,各种渠道层级越多,里面可以用互联网工具解决的地方就越多;

  3,注意长尾特征:所谓长尾特征,也就是那些个性化需求多的所谓"多款,少量"的需求,这种需求在传统商业下是非主流的,而这种需求,在互联网的工具帮助下,可以相对更容易的汇聚和处理,从而为这部分大量需求提供价值。

  4,痛点太多怎么办?在分析了以上几点之后,好多企业通常情况下都会寻找到一些痛点和解决方向,甚至痛点太多,解决方向也很多。此时,您需要分析这类 用户日常工作中的最高频率使用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哪一个,您一定不要陷入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陷阱;要分析您所面对的用户的日常需求,找到那些频率最高的 产品和服务,那么我们所建的互联网平台最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去链接用户;只有通过最高频的产品或服务链接用户了,才会具备最高的用户粘性。

  5,行业规模评估:当然了,即使您分析了以上各个思考点,而且觉得有些idea是可行的,最后我还是想让您分析一下您所在行业的市场容量有多大。

  如果您整了个行业平台,最后市场容量就那么几个亿,几十个亿,那么,最后所能够创造的附加价值可能有限;当然,我们制造业的垂直领域规模通常都是比较 大的, 达到1000亿的市场也是有可能的,因为不是一个产品或一类产品,而是一个产业链的整合,只要能达到这个规模,那去尝试做互联网+的意义就非凡 了,相比 较我们自己传统制造业,所办企业都是有一个天花板在上面,而做了互联网+,那个天花板会提高到您看不清楚,那增长潜力自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