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会不会又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民心’会不会又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一位老师说学习中纪委全会讲话“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老师,他说参加了单位的政治学习;竟然是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问题。他说学习后才知道依然还是“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他说他学习完后依然不知道“民心”是什么,所以问我这次提“民心”是不是与原来的“人民”一样;全部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是啊!在毛泽东时代,“人民”实际是指老百姓的概念;所以为人民服务更多的就是指为老百姓服务。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讨论了这个话题,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含不含党员干部;结果大家认为改革开放就是要平等,所以党员干部也就没有必要成为利益的牺牲品;因而为人民服务也就包含为党员干部服务。再后来在‘少数人先富起来’的观念下,为人民服务也就转变成为为党员干部服务了;这也是我们社会到处是党员干部活动中心的原因。再后来因为干部是党员干部中的精英,所以为党员干部服务就直接转变成为领导干部服务了;所以为领导干部服务成为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讲政治的落脚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人民与西方国家的人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西方国家的人民基本上被认定为老百姓,而我们社会的人民则千篇一律地是官;因为官是我们社会人民的代表,难道它们能不是人民吗?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的人民实际等同于官;人民的意志实际就是官的想法,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人民的概念。

我们看到领导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中央纪委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遵循党章规定,聚焦中心任务,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重大成效。我们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夯实管党治党责任,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党风民风向善向上,强化党内监督、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严惩腐败分子、加强追逃追赃工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

是啊!反腐败我们的确信任党,因为我们自己根本反不了腐败呀;如当年我在武钢举报上级领导私拿回扣,武钢纪委竟然要我说出在什么地方与什么人同时看到某人给这位领导多少张钱;分别是什么号码。我当时就目瞪口呆了,难道这就是我们社会定义的铁案如山吗?要知道即使是我去送钱,我也不知道这钱的号码呀。正因为如此,所以上级领导定义我是诬告领导;从而名正言顺地强制性将我下岗。这不是老百姓不想反腐败,而是老百姓根本反不了腐败;去年中央巡视组进武钢,当时多少人举报武钢领导班子;据说武钢领导班子里还没有人能没有被人举报的。这本来应该是由纪委查,结果中央巡视组都搞了近一年才将邓崎琳搞出来。这说明我们社会的腐败容易,但想把腐败分子揪出来还真的不容易;因为中央巡视组都这么难,难道老百姓还能直接揪出腐败分子吗?因为绝大多数举报者都是腐败分子没有揪出来,最后却是自己被腐败分子打倒了。当年我举报腐败分子,结果腐败分子孙文东竟然搞出过党委会投票决定我下岗的创新;你说腐败分子是多么聪明呀。如果当年孙文东这个腐败分子就被揪出来了,何至于后来能给他机会将鄂钢搞垮。然而我们社会只相信铁案如山,所以只有腐败分子将国有企业搞垮后才被上级领导定义为是腐败分子。这是多么大的腐败成本呀,是我们社会几千万人牺牲权利的结果。如果真的是顺应民心,那么腐败分子被打倒后就应该使这些老百姓获得自己的权利。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社会的腐败分子是被上级领导慧眼识别的,所以查处腐败分子只是上级领导的功劳;而老百姓的权利无法恢复,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特色。正因为如此,我们这讲政治的民心依然还是上级领导的心;与老百姓的心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为上级领导要求严,这反腐败的风就大;上级领导要求小,这反腐败的风就小。所以说我们这中国特色的社会依然还是中国特色,因而民心依然也是中国特色的民心;那就是上级领导的心声,它就是最大的民心。至于老百姓绝大部分都是自谋出路的人,所以如何想还真的不是政治;因为我们的政治不是从下至上,而是自上而下;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