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创意,相比于朱立伦的《台湾只有一个》《对不起我来晚了》、蔡英文的《跟著孩子走》,宋楚瑜的《泥巴》、《刮胡子》无论从广告主题、构思还是画面表现上,无疑都略胜一筹,堪称三位竞选人中最有想法的竞选短片。
这些创意,选民到底会对哪个买单?统计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获689万票,得票率56.1%;中国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王如玄获381万票,得票率31.0%;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徐欣莹获158万票,得票率仅为12.8%。
创意最好的广告片,得票数却是最低的!那么问题来了,《泥巴》、《刮胡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竞选主题
我们看一下三位竞选人的竞选主题,宋楚瑜的竞选主题是【一起找出路】
朱立伦的竞选主题是【ONE
蔡英文的竞选主题是【点亮台湾】
三个竞选主题,风格各不相同。【一起找出路】强调的是和大家心连心,矢志不渝地寻找台湾的未来,但问题是没有告诉大家出路在哪里,这个在竞选中是大忌。【ONE
最近几年,随着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台湾相比于内地的经济优越感正在越来越小,台湾的深层问题也暴露得越来越多。从大多数选民的角度来说,是希望选出来的党派和领导人能够带领大家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过上好日子,至于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过上好日子,普通民众心中是没有答案的,需要竞选人告诉大家。
从竞选主题来看,【一起找出路】、【ONE
朱立伦《对不起我来晚了》完全从第一人称角度来选题,除了态度很诚恳,没有向选民传递出什么核心信息。“你来晚了关我毛事啊,我关心的是你上台后能带给我什么好处,能把台湾带向哪里,我才不关心你来早了还是来晚了呢。”
宋楚瑜的《泥巴》、《刮胡子》选题新颖,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表达的观点也比较明确,但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工作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而主要讲的是政治观点、执政理念。
蔡英文《跟著孩子走》说实话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它抓住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台湾民众的心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最关心什么。
还有一点就是台湾选民年轻化,相比于他们的父辈,迅速崛起的年轻一代对历史、传统并没有太多的理想情怀与责任感,着眼今天放眼未来是他们最看重的,相比于另外两位竞选人的视频,《跟著孩子走》恰恰用较多的篇幅表达了【更懂年轻人】、【台湾的未来要靠你们】,因此更容易获得年轻选民的共鸣。
3、视频表现
宋楚瑜和朱立伦的竞选广告有个共同点,就是用自己的个人形象贯穿始终,来强化选民印象,这样做的意图非常明显,的确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然而播放多了,选民可能会审美疲劳,甚至有一种反感,特别是对于更年轻的选民而言,这种感觉可能更强烈。
而《跟着孩子走》通过台湾的许多普通人物串起来,从头到尾都没有蔡英文的特写画面,这样的画面虽然大家对竞选人的印象不太深刻,然而更贴近选民生活。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你是否曾经或正在这样:在市场营销、广告、公关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不自觉地刻意追求一些所谓“惊天地泣鬼神”的牛逼创意,但是你有没有花一点点时间想一想——
当你在追求牛逼创意的时候,你到底在追求什么?
你是追求创意本身的牛逼,还是追求解决市场的痛点?你敢拍着胸脯发自内心地告诉我吗?当这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你能忍痛放弃所谓的创意吗?或是你没有决定权,那你有勇气敢于说服你的广告主以市场痛点为重,解决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吗?
或许,要研究市场真正的痛点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制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规划,因此需要做的功课也更多,很难在短时间内让人看出成效,但这不是借口。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如果不是单纯为了参加拼创意的专业比赛,只要是为营销服务的创意,就必须解决市场的痛点,一切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创意都是耍流氓!
当我们盘点2015年年度最佳创意时,你还记得几个?哪些对用户购买和市场销售真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撕逼战?无下线的露胸露臀?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宋楚瑜也好朱立伦也好,他们并不是输给了蔡英文,而是输给了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悲哀。
愿我们不要再重蹈这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