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出现的质量意识推动全社会的大质量意识


“两会”出现的质量意识推动全社会的大质量意识
 
李华新
 
     质量,是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食品等生活用品质量问题,更是焦点热点。可以说,产品质量代表着社会生活的真实水准,是社会行进的重要推手。在此次自治区两会上,体现的质量意识,可称之为质量文化,给两会浇筑了新内容,为新疆的社会发展添加了新亮色。(亚心网 都市消费晨报  稿源时间: 2016-01-15 )
 
 
   今年的新疆两会,一个普遍的可喜现象是代表委员对于社会上的食品质量问题,已经在向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质量意识上的重视。因此如何建言如何立法,对于那些已经被采纳的这些建议建言等提案议案,如何落实如何履行人大政协的职责。都是设计到一个很具体的问题,那就是不仅要议案提案的质量要高质量,在具体的落实上,也是需要有质量上。
 
   而唯有在这些具体问题上那个有高质量的落实,才能真正起到履职的职责。而在一开始就不能有高质量,那么在具体落实上更是无法体现出质量意识上来。
因此,立法质量和议案办理质量,都反映出“质量意识”在社会政治架构中获得重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议案办理的质量问题,更是涉及把想法转化为做法,把图纸变化成现实的复杂工程,这里关涉到听取建议、采纳建议、考察实际、建议转化和建议落实等各种环节。梦想照进现实,需要科学的执政和施政,科学的构建和完成。这些都关系到把“好事办好”的质量意识。从“立法”开启“品质和质量”意识,两会对全社会形成质量意识带了一个好头。
 
这样的质量意识已经抬高了社会对质量问题的重视层次,也使得这样的两会的关注焦点不再是那些社会上的具体质量问题,而是关乎到关心社会发展品质的成因和机制。这似乎就是从关注小质量问题到大质量的意识建立。
 
从会议上的质量议案提案的提升,到事关社会进步的那些关乎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关切。以及通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实处处都蕴含了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质量要求。
 
关注微观的、生活用品的质量好坏,良莠差别,更要依托大质量意识,就是社会进步本身的品质问题。一年一次的高品质的会议,就是在对社会质量意识的重新梳理和建言,更是将社会民生社会平台的又一次抬高。因此年年的例行会议才会每年都能有新意有创新。才会使得参与两会的代表委员在新的平台上履行自己的职责。
 
其实,每年“两会”所呈现的新概念和新理念,都在推动社会活水流动奔腾不息。而“质量意识”从关注产品的质量,扩大到对立法、施政、建言等领域的质量问题,从微观转向宏观,从产品转向机制,从实体转向文化,这都说明自治区两会与中国深化改革律动的合拍,更是在为社会共同进步夯实良好的基础。
 
(济南 李华新